五四六 新人大學士(第2/2頁)
章節報錯
原本屬意蘇德祥,但他的承受能力太差,人也迂腐了些,的確不堪為大學士。
但柴宗訓又不想讓群臣舉薦,因為舉薦上來的人,必然會為百官做利益代言人,一旦發生衝突,又是群體事件。
只有他自己指定,臣子深感“皇恩浩蕩”,拼命報效皇恩,這樣才讓人放心。
他需要的是有足夠的能力可以處理國家大事,又聽話,不結黨營私的人。
而且這個人還得在群臣中不一定要有威望,但得有一定的知名度。
思來想去,柴宗訓想到了翰林院承旨柳開。
按唐中後期,翰林學士為相很常見,所以柳開若為大學士,不會有太多人反對。
而且柳開還是當世的大詩人,雖然後世的九年義務教育上,柴宗訓沒學過他一首詩。
但目下汴梁城裡論起詩文,皇上化名的辛棄疾第一,翰林院待召蘇軾第二,柳開第三。
辛棄疾第一是理所應當,蘇軾常與皇上詩文唱和,第二也不奇怪。
柳開出身貧苦,能在許多藏書鉅萬的世家子弟中以詩文脫穎而出,足見其優秀。
柳開不僅寫詩,還提倡韓愈、柳宗元的散文,以復興古道、述作經典自命。反對華靡文風,為古文運動倡導者。
因為才名,所以天下士子對其趨之若鶩。
若以他為大學士,當是對天下讀書人又一激勵。
聖旨下到柳府,柳開不僅沒有驚喜,反倒即刻進了宮。
“皇上,臣德行淺薄,何堪大學士?臣以為,翰林院掌院學士蘇德祥,學識淵博,虛懷若谷,可堪宰輔。”
還用你說嗎,可是蘇德祥膽子小,不敢幹啊。
柴宗訓淡淡到:“柳學士,翰林院釋疑的君為天下綱,卿可認真研讀過?”
“回皇上,臣讀過。”
“卿以為正確否?”
“回皇上,臣以為,君為天下綱乃鑄就我大周萬世基業的根本綱領。”
“很好,如今君父任命你為大學士,你為何不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