奮鬥了二十多年,柴宗訓終於讓朝堂清靜了。

所謂君為天下綱,君父放屁都是香的,不應該受到任何質疑。

也許會受到後世的批評,但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需求。

這個時候就需要天下圍繞著他的思想來前進。

搞定了朝堂,征伐扶桑再次被提上議事日程。

這一次柴宗訓決定親征。

出征的兵力,鐵騎軍是不用說,幽州的建設基本收尾,柴宗訓下旨楊業率背嵬軍和遼東軍出薊州港,從扶桑北面攻擊。

另外再徵調嶺南、蜀中二十萬大軍,合計四十萬人。

科技局所有新式的武器,喀秋莎大炮,加特林步槍,狙擊步槍,山炮,手榴彈等等,一股腦的全帶上。

臨出發前,慕容德豐還是有些擔憂:“皇上,滅扶桑有楊業和劉光義兩位身經百戰的統帥,吾皇身系天下,不該再冒此風險。”

柴宗訓說到:“朕問過欽天監了,吹散李繼隆戰艦的颱風,百年難遇。即便再遇大風,朕也不會像李繼隆那般逞強。”

“皇上,征伐扶桑畢竟是滅國之戰,恐遷延日久,會有不測。”

“如今打仗都是槍炮對接,根本不須朕親自上陣殺敵,會有什麼危險?”

柴宗訓接著說到:“你就好好的輔助呂端處理好朝政,等著朕凱旋吧。”

慕容德豐不贊成殺扶桑百姓,所以柴宗訓不打算帶上他。

不過以翰林院掌院學士蘇德祥為首的一批文官得跟著去,畢竟皇上在扶桑乾了什麼,說了什麼話,得有記錄。

南線三十萬大軍,浩浩蕩蕩出松江港,朝著扶桑本土進發。

長時間的封鎖,讓扶桑國內物資奇缺,日子很不好過。

都說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原本躺在家裡,只要花錢就有中原各式各樣的新奇物產送進來,但現在自家產的東西出不去,換不到錢。

即便有錢,中原的東西也買不來。

扶桑許多貴族對平忠正不滿起來。

特別是最近異軍突起的源氏一族,若不是懼怕平忠正手上的火銃,早把他拉下馬。

現在中原舉大軍來伐,正好落了源氏口實。

源氏家主源賴信趁機給菊皇上奏,此次中原舉大兵來伐,正是因為平忠正興不義之兵,入侵高句麗和契丹,導致中原報復。

若要平息事件,須斬平忠正人頭,獻與中原。

只要菊皇首肯,源氏願為菊皇效死命。

認真說來,平氏和源氏都是皇室宗親,而且源氏是皇子賜姓,平氏是旁支賜姓,源氏與菊皇要更親近一些。

看著源賴信喊打喊殺,菊皇卻有些猶豫:“如今朝政盡在平氏掌握,朕即便有此心,恐怕也很難辦到。”

“陛下勿憂,”源賴信說到:“平氏雖掌握朝政,但其手下不過一群烏合之眾而已,只要平忠正一死,其手下必然樹倒猢猻散,根本不足為懼。”

菊皇還有個擔憂:“倘將平忠正人頭獻與中原,然中原仍不答應呢?”

“陛下,中原向為禮儀之邦,”源賴信說到:“向不出不義之兵,平忠正一死,中原找不到出兵由頭,自然會撤軍。”

菊皇想了一會兒:“平忠正為人謹慎,手握大軍,朕即便下了聖旨也是無用,要置他於死地,殊為不易。”

“陛下,”源賴信說到:“臣為除此國賊,於家中豢養上百死士,日夜操練,只在等待時機。”

“只要陛下一道旨意,臣就算拼了全家性命,也要殺了平忠正。”

菊皇又猶豫了,你說要殺平忠正,自家去殺就是了,為什麼一定要旨意?

只要你殺了平忠正,朕自然會給你嘉獎。

反倒是先下旨意,如果刺殺失敗,聖旨落入平忠正手上,那可不是好玩的。

“源卿家,”菊皇說到:“朕這裡有白銀十萬,可賞賜於刺殺平忠正的死士。”

“至於聖旨,本是一聯廢紙,以朕看來,不下也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