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一七 炸堤(第1/2頁)
章節報錯
趙德昭沒有直接回答趙匡胤的話,只是依舊反問。
“父王,你與倒銀行的事情有多少糾葛?倘是不深,還請及時抽身為要。”
趙匡胤也不回答,也是反問:“大郎,你認為銀行必成?”
“是的,”趙德昭回答得很果斷:“所以父王須得及時抽身。”
趙匡胤搖頭到:“本王並未參與其中,雖然皇上曾令我署理銀行,倒銀行之人也曾拉攏於我,但就此看戲不好嗎,為何要置身其中。”
“那就好,”趙德昭說到:“如此,此次開銀行之事,獲益最大的當屬宋王府。”
“大郎,”趙匡胤追問到:“你還未說銀行為何一定會成功呢。”
趙德昭笑問到:“父王,皇上自即位以來,想做的事情有不成功的嗎?”
趙匡胤想了想:“的確沒有,有時候連本王都甚覺奇怪,皇上莫非真的天縱奇才不成?”
趙德昭說到:“其實皇上自即位以來,只做對了一件事情,但這件事情做對之後,其他事情自然無往不利。”
“什麼事?”
“領兵之權,”趙德昭說到:“皇上似乎比歷朝歷代任何皇帝都深諳此道,在軍中知人善用。先前提到的曹彬、楊業、潘仁美、甚至呼延贊、郭進等輩,我大周勇猛的武將被皇上一網打盡並加以善用,這些人無一不對皇上忠心耿耿,以至於魏仁浦這個樞密使形同虛設。”
“別看倒銀行者煽動百姓在銀行門口鬧得歡,真正在圖窮匕見的時候,他們就會知道‘秀才造反,三年不成’的真理。”
“只要背嵬軍、鐵騎軍、控鶴軍還被皇上牢牢掌握,任何試圖反抗皇上治國方略的事情都不過是疥癬之患,終將被一一清除。”
“既如此,在魏仁浦已然開創局面的情況下,我何不就此入局?此舉於皇上而言,無異於雪中送炭,將來事情平息,開銀行首功,捨我其誰?”
聽他這一番分析,趙匡胤連連點頭:“不錯,大郎眼光獨到,勝過為父良多。”
取錢的事情仍在繼續,新的聖旨已然傳開來,宋王之子吏部侍郎趙德昭將署理銀行,成為新一任行長。
實際上見到銀行仍在有條不紊的執行之後,許多民眾已經回去了。
魏仁浦的死,讓很多士子團結起來,他們去到御街,勸百姓暫且回家再說。
有士子集中估算了一下,銀行畢竟開業時日不多,除去控鶴軍將士的存銀,其餘小戶散碎存銀不過二十多萬兩而已。
大週年年風調雨順,二十多萬兩不過一個富戶的積累,難道皇上還不如一個富戶?
這筆賬算得很有用,任憑人群中那些別有用心者如何鼓動,大部分民眾還是回去了。
但是經此一鬧,雖然百姓回家,卻也再沒人前來存銀。
所有人的目光,都開始往那些富戶預約取銀的日子集中。
那些富戶的存銀加起來有兩百多萬,如若能夠依約取出,證明所有的事情都是故意有人煽動,銀行運轉並無異樣。
不管怎麼說,銀行都是個衙門,倘是皇上事後追究起來怎麼辦?所以還是暫且按兵不動,看看事態發展再說。
內庫裡的二十萬銀子,不過取了幾萬而已。剩下的十幾萬,竟還能繼續開展借貸。
就算是大額借貸,林賡也照接不誤。
因為大額借貸須詳細核實抵押的財產,這是一件很耗時的事。
只要拖上七八天,離汴梁較近的一些州賦稅運抵,借多少銀子都沒問題。
柴宗訓也是一樣,時刻關注著各州稅賦運抵的日子。
根據預算,最先運抵的當是懷州和潁州,這兩個地方離汴梁最近。
往年這兩個州的稅賦加起來有一百多萬銀子,算起來還是不夠,柴宗訓又開始心焦起來。
“皇上,”潘惟德匆匆進來:“江南楊延定八百里急報。”
柴宗訓心中一慌:“給朕看看。”
萬華接過奏摺遞給柴宗訓,他開啟看了一眼後怒拍龍案:“果然,朕就說怎會有如此巧合之事?”接著抬頭到:“速傳趙德昭進殿議事,對了,將曹翰也召來。”
趙德昭和曹翰在宮門前遇上,趙德昭問到:“曹蘭憲,皇上突然急召,所為何事?”
曹翰也是一臉懵:“本官實是不知,公公,宮中可是發生了何事?”
傳旨的太監搖搖頭:“咱家也不知,咱家只是奉旨傳召大人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