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九 修改律法(第2/2頁)
章節報錯
有聖旨在,江南水師很快把漕糧運抵汴梁。所謂手中有糧,心中不慌,城內人心很快平定下來。
柴宗訓採納趙匡胤的建議,將慕容德豐調入汴梁,不過不是任侍中,而是任刑部尚書,領都察院右都御史。原都察院右都御史符昭智改任轉運使,負責全國漕糧調配,侍中仍然空缺。
符昭智在都察院任上一直唯唯諾諾,在符家地位也遠不如符昭願符昭義等人,不過不管怎麼說,管天下轉運使司的仍然是符家人,只要轉運大權沒落入他人之手,對符家來說就是勝利。
既然遂了心願,其餘各地轉運使自然正常運作起來,朝政上的小風波算是解開。
柴宗訓心裡的結卻解不開,他特地將慕容德豐召了來:“慕容兄,本有許多朝臣舉薦你為侍中,但朕卻偏偏將刑部委於你,知道是為何嗎?”
慕容德豐對到:“自楚王謀逆之後,刑部尚書一直空缺,如今嶺南基本安定,皇上召臣回來自是理所應當。”
“不對,”柴宗訓說到:“倘慕容兄為侍中,不過治標而已。朕需要慕容兄之大才,為朕治其根本。此次將你召回來,朕是想重製大周律,自先皇制定律例以來,如今已過了二十年,舊有的律例已完全不適合眼下形勢,所以朕才需要一個遠見之士幫朕重新修訂。”
慕容德豐想了想:“皇上,臣雖治理地方小有成就,但於律法從未涉獵,恐將來不盡如人意,令皇上失望。”
“慕容兄儘管放手去幹,”柴宗訓說到:“無論幹成什麼樣子,朕都支援你。”
“士為知己者死,”慕容德豐眼神堅定:“既有皇上支援,臣還怕什麼呢。”
“朕先說說朕的想法,雖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然目下各地劃線模糊,地域不清,朕想將全國按地理分為二十三州,州下設府,府下設縣,每一級管轄範圍職權明確;各軍劃分駐地,非聖旨不得調動。”
“皇上,這些似乎屬朝政,不在律法之內。”
“不,自即日起,大周境內所有事情,不論做官、務農、還是做生意,朕希望都能有法可依。且這律法五年內可進行增補,滿足當時情勢。”
聽到這話,慕容德豐卻不做聲了。
“怎麼了?”柴宗訓問到。
慕容德豐說到:“皇上,臣雖出身軍營,少讀史書,卻也知道秦因嚴刑峻法,以至二世而亡,此非吾皇可效法之正途。”
柴宗訓笑到:“慕容兄理解錯了,朕並不是要制定嚴刑峻法,而是不怕繁瑣的昭告天下臣民,什麼能做,什麼不能做。”
“譬如簡單一些的,殺人犯法,天經地義;坑蒙拐騙,須得坐監。官員貪汙瀆職不作為,也是違反大周律。”
“倘天下臣民皆有法可依,也無須一個侍中空缺便引至於汴梁混亂了。”
慕容德豐勸到:“可是皇上,自漢以來,歷朝歷代皆以仁孝治天下,所以四方歸心;倘吾皇反其道而行之,以法刑治天下,恐不利於社稷。”
“只要這法公平公正,能為民做主,如何不利於社稷?”柴宗訓說到:“朕要的律法,須遵循一個原則,法無禁止即自由。倘律法沒有條款將此行為治罪,有司便不得騷擾行為人。”
“皇上此舉豈非助長那些刁民囂張氣焰?”
柴宗訓笑了笑:“所以這才考驗慕容兄嘛,此套律法,須得全面,讓天下臣民事事皆限制在律法之內,卻又並不干擾那些守法之人。到時候即便沒有朕的聖旨,社稷也能正常運轉。”
慕容德豐思慮半天,苦笑到:“皇上倒是給臣出了個難題,臣還不知道如何入手哩。”
“此事朕思慮多日,倒有些想法可以給慕容兄作為參照。”柴宗訓說到。
“譬如那些嚴重擾亂秩序之事,譬如攔路搶劫、傷人,官員貪贓等等,可編刑法。”
“商賈交易需遵守之規定,可編貿易法。”
“醉漢鬧事造成輕微損失的,可編治安法。”
“男女婚配的,可編婚姻法等等,凡是國計民生之事,皆可按類編纂律法。”
經他這麼一解釋,慕容德豐點頭到:“皇上一提醒,臣便懂了,臣下去便組織人手,儘快將這些律法分門別類編纂出來。”
“朕不求快,只求律法之公正、全面,讓天下臣民有所依憑。希望慕容兄不懼繁瑣,幫朕完成這件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