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三 蘇公子的詞(第1/2頁)
章節報錯
如果你不是像我這樣碼後面忘前面的話,一定還記得當初征南唐之時,造作局做出了四艘鐵船。
拉希德看到的具有‘遠端投射能力’的石炮,也是那時候裝上去的,原因是當時火炮才剛起步,來不及裝到鐵船上去。
直到樊若水來投,造作局的造船技術才大大改進,以鐵為龍骨,連線處以鐵皮包裹,大大減輕船身重量,使船速更快,裝載更多,也降低了造船難度,節省很多鐵料。
而先期造出的四艘鐵船,可謂命途多舛。
雖然在兩船相撞時鐵船具有絕對的優勢,但速度追不上,如何撞擊?迎面去撞也因速度太低很容易就被避開。
一開始這船裝的是石炮,又因速度太低各軍都嫌棄,火炮出來後也沒誰想著給它裝上,於是這四艘船便遊弋長江,權當護航吧。
再後來沿岸都有了銀行,實在沒必要護航,只好開到松江去當教練船。
誰知因為鐵船太過笨重,兵士操作時不慎讓兩船相撞,當場就廢了一艘,拖回了造作局回爐重造。
剩下三艘繼續做教練船,但沒想到的是這鐵雖然結實,但他不抗海水。沒出兩年,又一艘船被腐蝕脫底,直接沉入大海。
剩下兩艘,原本要拖到積利州進行拆解,卻因為柴宗訓一封密旨,抓緊翻新安裝火炮後接待大食客人。
此刻拉希德想要採買的,便是其中一艘。
“不行,”柴宗訓一口拒絕:“旗艦怎能售賣?除了旗艦外,這大海之上你看到的船可以任選。”
“蘇公子,”拉希德說到:“方才在岸上之時,你明明說過只要本王出得起價,海上的船可以任選,莫非你要食言不成?”
“非是我要食言,”柴宗訓解釋到:“這鐵艦我大周才有兩艘,一艘為先魯王韓通的旗艦,另一艘為現鐵騎軍主帥劉光義的旗艦,且鑄造工藝太過繁瑣,以後都不會再造,所以不會售賣。”
“既是這樣的話,”拉希德略一遲疑:“就要腳下這艘吧。”
“可以,”柴宗訓滿口答應:“這艘白銀二百萬兩,收到銀子,這船就是你的,你可以直接開回大食。”
拉希德所謂買腳下這艘,不過是試探而已。柴宗訓的態度令拉希德更加想買鐵船,而且還是兩艘一起採買,一艘用以拆解研究仿製,另一艘當樣品的同時還可自用。
不過買船不是買白菜,拉希德自然要謹慎一些:“蘇公子,本王有一事不明,先前本王以使者身份與中原宋王談判,卻遭他一口拒絕,為何蘇公子卻能輕易同意賣船?”
不待柴宗訓回答,拉希德繼續問到:“貴朝都察院的曹大人同為皇上寵臣,一開始也不願賣船,為何現在卻不做聲?本王也曾遍覽中原重臣履歷,卻並未見到姓蘇之人,蘇公子究竟是何人?”
柴宗訓淡淡一笑:“親王似乎對我中原很是瞭解。”
“瞭解不敢,只是中原有句老話,知己知彼,方能百戰不殆。”
“那請問親王是否聽說過李太白這個名字?”
“謫仙人李太白,本王自然聽說過,但與蘇公子身份有何干?”
柴宗訓不答,仍是問到:“那麼李太白令貴妃斟酒,力士脫靴的事,親王又聽說過沒有呢。”
唐時雖與大食在怛羅斯打了一仗,但兩國的交往一直頻繁,拉希德出使中原,自然先做過一番瞭解:“這些事本王也曾在典籍上見過。”
柴宗訓說到:“倘今上為玄宗,則本公子便是令貴妃斟酒,力士脫靴的李太白,區區一輪船,算得了什麼。”
董遵誨也跟著附和一句:“我家公子本不參與朝政,親王在朝中自然打聽不到。但親王只須去教坊司聽聽,哪個宮娥口中吟唱的不是我家公子的詞。”
拉希德釐清這句話的意思,執禮到:“原來蘇公子還是位大才子,失敬失敬。”
柴宗訓說到:“咱們還是說正事,腳下這艘輪船,二百萬白銀不議價,見到銀子親王便可將船開回大食。”
拉希德從來就沒想過要這艘船,便設法拖延到:“蘇公子,本王此次出使本為國是,何曾帶這麼多銀兩在身上。”
柴宗訓當即變了顏色:“既是沒帶銀子,那還談什麼,簡直浪費本公子的時間。老董,咱們走。親王,你可得記得,本公子答應你的事已然做到,皇上同意售賣輪船給大食,然而是你自家沒帶銀子,所以導致交易失敗,可不要再遷怒其他人。”
市場轉換,買方市場變成了賣方市場,拉希德一下就慌神:“蘇公子留步,這銀子的事好說,只是這船,咱們得好好商量商量。”
“有什麼商量的,你自己看準,願買則買,不買就算,本公子不喜歡婆婆媽媽的。”
拉希德連忙上前小聲到:“蘇公子,咱們岸上去談吧。”
松江此時也是中原對外聯絡的大港,集市上自是繁華異常,待到上岸之時已是天黑。
拉希德特地找了一間上好的酒館:“蘇公子,本王聽說中原文人雅士大多好酒,不知本王有沒有這個榮幸請蘇公子喝上一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