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五七 孝義世家(第1/2頁)
章節報錯
扒開藤蔓,柴宗訓小心翼翼將泥土慢慢翻開,已經看到紅薯腦袋。
“鐵鏟,”柴宗訓興奮的大叫:“給朕拿個鐵鏟來。”
僅僅只是一株薯藤,竟得了兩大三小五個紅薯。
柴宗訓挑出一個大的,剩下四個交給萬華:“陰涼乾燥處儲存,可千萬別被老鼠螞蟻給啃了。”
“老奴遵旨。”
柴宗訓將紅薯洗淨,興沖沖拿到燕雲會館:“你要的是這個嗎?”
玉黍也非常興奮:“就是它,就是它,摩斯歌的人都吃的這個。”
柴宗訓說到:“它的中原名字叫紅薯,明年這個時候,你再到燕雲會館,我請你吃紅薯,管夠。”
陳烈鈞仔細研究了一會:“蘇公子找的紅薯就是此物?我確定在蘇祿島上沒有。”
也許是生意做遍四海的阿拉伯商人將紅薯帶到蘇祿,隨後徐光啟又從蘇祿引進,所以才導致柴宗訓出了偏差,畢竟這時候與徐光啟所處的年代隔了六百年呢。
還好遇到玉黍,不然此時在蘇祿島尋紅薯,不啻於緣木求魚。
陳烈鈞跨海運過來的貨品要交給老東主,秦阿丹兄妹也要在汴梁城遊玩一番,幾人就此分別,約定幾日後再到燕雲會館相會。
既是定下搶人方略,柴宗訓得和趙匡胤商議一下,畢竟具體執行的人是他。
“宋王近日在忙些什麼?”柴宗訓問到。
潘惟德回到:“回皇上,宋王近日在忙義門世家分家之事。”
“什麼世家?”柴宗訓追問到:“哪個世家如此厲害,分家竟要當朝宰輔主持?”
潘惟德說到:“真正分家之時,恐還須聖駕親臨主持。”
因為銀行全面開花,為首的豪強世家被抄家,剩下的大族都不好過,竟還有世家須聖駕親臨主持分家?
“這個義門世家,是怎麼回事?”柴宗訓問到:“你知道嗎?”
“回皇上,”潘惟德說到:“近日朝中同僚都在議論此事,臣也聽說了一些。”
“快給朕說說。”
“這義門世家本姓陳,是陳王后裔,自唐開元年間岳陽王陳叔慎五世孫陳旺在此開莊,到現在兩百四十多年卻一直未分家,且家風和睦孝義。”
“唐時僖宗曾御筆欽題‘義門世家’,稱‘天下第一家’,並賜一聯‘九重天上旌書貴,千古人間義字香’,以示讚譽。”
“唐昭宗亦曾御筆題書‘義門’,後中原混戰,義門世家所在屬偽南唐,南唐主亦多次下旨表彰。”
“先是時宋王亦曾賦詩表彰‘問道江南誰第一,鹹稱惟有義門陳’。”
“陳氏孝義遍傳天下,更有千人同桌,百犬同槽之逸聞。”
怪只怪柴宗訓一心要帶領大周進入現代化,如此孝義世家竟從未聽說:“千人同桌,百犬同槽是什麼?”
“回皇上,千人同桌,說的是義門陳氏禮義為先,孝道治家,滿門重義尚德。至今家有千餘口同吃同住同下地。每日設廣席,長幼依次坐而共食,倘有一人因事耽擱,其他人必等他到來方才入席。”
“而百犬同槽,那更是佳話。說的是陳氏蓄犬百條看家護院,共食一槽,一犬不至,其餘九十九犬皆不食。原來陳氏柴扉旁,有一隻老母犬,腳拐,眼瞎。每晚睡門樓之上,伴星斗,防匪人,盡其義也。老犬不至至,餘犬便皆不食。”
“相傳有一年,昭宗御駕親臨。帶來一百個只肉包子,放在犬槽內,群犬呼而相聚,各銜一隻包子於口中,但見一條白犬,獨步槽前,口叼兩隻包子走了。”
“昭宗異之,遂率人尾隨其後,至一柴扉旁,見有一拐腳黃犬席地而臥,白犬將肉包子丟了一個給黃犬,眾犬方搖頭晃腦,有滋有味地啃動嘴裡的包子,昭宗見狀,聖心大悅,稱道:真義犬也!”
“皇上試想,犬不過畜生,哪有靈智?卻因陳氏孝義,久而久之連畜生皆受影響,真真天下第一家也。”
“竟有此事?”柴宗訓說到:“那朕得去看看,不過如此孝義之家,卻讓其分家,豈非大傷人倫?”
“皇上,”潘惟德說到:“陳氏現有丁戶千人,連同女眷,家僕等等算下來早已過萬,德安半縣均屬陳氏之地,如此對州縣威脅極大。”
“江州知州特請旨以‘孝義傳天下’令陳氏分家,以陳氏孝義太盛,散至各地為孝義典範,教化鄉民為由,將陳氏分家。”
“不好不好,”柴宗訓搖頭到:“既是如此孝義,何堪讓人分家?速召宋王,朕要與他再議此事。”
趁著潘惟德去傳旨,柴宗訓找來義門陳氏相關奏摺看了看,原來陳氏不僅稱天下第一家,更有不少子弟在朝廷為官。新任的戶部尚書陳象升,便出自義門陳家。
如此孝義之家,就此分家太過浪費,當能好好利用一下,柴宗訓心中有了計較。
趙匡胤匆匆進宮,這大半年皇帝基本不太理朝政,眼下又要徵遼,他忙得可算是焦頭爛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