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四七 談崩(第1/2頁)
章節報錯
問明陳烈鈞後,三王一起列舉了十多種可以改善蘇祿民生的條款。
當然,有十種是用來玩樂的。
畢竟只改善民生,卻不改善王生,那肯定是不行滴。
最後就是銀行這個事情了,雖然陳烈鈞極力鼓吹銀行的好,也應該交給中原人來開辦,但三王總覺得哪裡不對。
最後還是西王說到:“大王,不如這銀行就不要交給中原人吧,就由臣下來開辦吧,這樣也穩妥一些。”
東王隱隱有些擔憂:“中原不遠萬里來到蘇祿,咱們什麼都要,卻不給中原人任何好處,他會幹麼?”
侗王還沉浸在對中原的嚮往中:“中原一向睦鄰友好,這些事情應該是可以商議的吧。”
“對嘛對嘛,”有了利益,西王早忘了要教訓侗王:“中原不是一向‘仁義禮智信’,‘溫良恭儉讓’麼,再說是他們主動來的,又不是我們求著他們。”
“有道理,”東王說到:“既是締結盟約,可以先談談麼,不過本王可有話在先,不要因為你的貪婪,影響其他東西的引進,那樣本王可是會不高興的。”
銀行什麼的,對於東王來說,可以交給中原人,但那些好玩的東西,可不能受到影響。
到了和樊若水正式談判簽約的時候,東王聰明的選擇了迴避,他叮囑其他倆王到:“你們且先去談判,條件儘管苛刻些,態度也儘量堅決。若是中原人惱羞成怒,再由本王來進行斡旋。”
四人受邀到王宮進行談判,果然都是先前與侗王商議好的條款,只是多了最後一條:協助西王開辦銀行。
不遠萬里到這兒,甚至連宗主國的地位都不要,就是為了開銀行。若是銀行交由蘇祿人開辦,那些長遠的戰略,什麼消費市場,豈不是都作廢?
樊若水怒極反笑:“侗王,照這個條款,中原就是什麼都不要,純援建蘇祿唄。”
侗王不知是真的還是裝的,輕輕一笑:“這不正是貴使來的目的麼?”
樊若水說到:“外臣來時便與侗王有過交涉,大周銀行在蘇祿開辦分行,以此為條件,對蘇祿進行援助建設。”
西王喝到:“貴使,別以為蘇祿人都是傻子,存銀付四厘息,借貸收八厘息,長此以往,蘇祿財富豈非盡歸中原所有?這個本王不答應。”
“既如此,”樊若水起身到:“那就沒什麼好談的,外臣告退。”說罷帶著三人就走。
“貴使,貴使,”侗王起身挽留:“既是締結盟約,可不得好好談談麼,貴使安坐,開辦銀行之事,倒也好說。”
樊若水慢慢坐下:“以侗王之意,該當如何?”
“本王聞蘇祿商旅向有幾人合股採買販賣之事,”侗王說到:“不如貴使便上奏皇帝陛下,中原與蘇祿合股開辦銀行。”
樊若水瞟了柴宗訓一眼,見他仍在沉思,便說到:“銀行之事,牽涉甚廣,合股計算過於繁瑣。況為了提高蘇祿民生,中原一再讓步。開辦銀行乃是底線,觸及底線,締結盟約之事便無須再談。”
“不談就不談,”西王本就對中原有芥蒂,見樊若水絲毫不讓,怒到:“既是不談,貴使請回吧,蘇祿土地上不歡迎外人。”
“蘇祿天氣熱,西王的脾氣也蠻大嘛,”柴宗訓突然開口:“樊大人莫非也受了蘇祿天氣影響,脾氣也跟著這麼大?依下官看,這合股之事,倒也並非不可為。”
“哦?”侗王見事情可能會有轉機,便急忙說到:“願聞蘇公子高見。”
蘇祿三王根本意識不到銀行的真正作用,當然,就是大周境內的豪強世家,也只是認為銀行搶奪了利益而已。
銀行是銀行,銀行也不僅僅只是銀行。
柴宗訓順著西王的話說到:“這銀行一存一借之間,的確有四厘利潤。所謂雨露均霑,利益共享,既是侗王與西王皆有合股開辦銀行的意思,樊大人何不成人之美?只是不知西王欲將這銀行分作幾股,每一股又怎麼分?”
西王想了想:“倒也好辦,分作四股,大周皇帝一股,蘇祿三王各佔一股。”
“純屬無稽之談,”樊若水憤而起身:“蘇祿不過數島,彈丸之地,我天朝本著上天有好生之德之意,前來睦鄰友好。我皇帝陛下不惜放棄宗藩之論,不棄爾等蠻夷粗鄙,願締結盟約永世修好,爾等竟妄圖與我皇帝平起平坐,簡直痴心妄想。”
侗王和西王目瞪口呆,此時他們才想起,因為來的這幾個使臣都比較好說話,才忘了中原是個龐然大物天朝上國。
“貴使息怒,貴使息怒,”侗王慌忙勸到:“蘇祿雖願奉中原為宗主,但也只是兩國商賈往來,中原並未賜與國書,我三人王位也非皇帝陛下冊封,目下中原與蘇祿倒也只算大國與小國之關係。”
樊若水問到:“即便國與國,敢問侗王可與東王平起平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