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〇一 活字印刷(第2/2頁)
章節報錯
接著他又用新式發音讀了一遍: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
“如何?”讀完之後魏仁浦問到。
幾個翰林低頭沉思一會,馮平開口到:“官話讀起來更為抑揚頓挫,兼具韻律之美;新式發音稍顯平淡一些,但發聲要簡單得多。”
王僎跟著說到:“的確如此,但皇上苦心孤詣創造出新式發音,不就是為了比官話要簡略些嗎?由此倒證明這新式發音值得推廣全國。”
“既如此,”柴宗訓說到:“那便傳旨,即刻將簡化字和標準讀音刊印之後推廣全國。”
魏仁浦又開口了:“皇上,此事急不得。”
柴宗訓以為他又要提反對意見,不耐煩的說到:“為何?”
魏仁浦解釋到:“既是推廣全國,至少需刊印上萬套,雕版是個極為費力的事情,恐須一到兩年。”
雕版刊印是現在所流行的印刷方式,顧名思義,就是將需要印刷的版面雕刻出來,然後再加以油印,若是一不小心刻錯一個字,整個版面都得作廢。
連拼音都用上了,九年義務教育教的四大發明怎能不用。
柴宗訓故作思慮一會,抬頭到:“既是雕版太慢,為何不用活字印刷?”
“活字印刷?”一群翰林面面相覷,根本不知道是什麼東西。
其實柴宗訓也不太懂原理,只顧名思義解釋到:“雕版的版面和字都是固定死的,為什麼不用其他簡單的材料把需要用的字做出來,然後拼成版面再印刷?這樣的話一個字多用,就不需要刻板的去雕版了。”
意思是這個意思,也很好理解,馮平接話到:“皇上,臣曾在典籍上見過有人以木刻字油印,但因木料紋理原因,油印出的字型多數殘缺不全。若以生鐵為原料,恐雕刻出來比雕版更為費力。”
這下倒真難倒柴宗訓了,他努力回憶九年義務教育上關於活字印刷的介紹,似乎並沒有寫究竟用什麼材料。
思考良久,他試探性的說到:“朕覺得此事,倒可以去造作局問問,他們常年研究奇淫巧技,必有些普通人不知道的材料。”
“事不宜遲,”馮平說到:“臣這便去看看。”
“朕與眾位愛卿一起去吧。”
造作局此時非常忙碌,自從樊若水從江南歸來加入造作局,何輝如虎添翼。
他懂技術,樊若水懂水情,無論江水海水,還真不辜負他這個若水的名字。
根據樊若水的建議,何輝在造船之時再也無須用全鐵,而是該用鐵的地方才用,其餘地方都以木料代替。
這樣造出來的船自重要輕很多,不僅節省材料,航行速度也加快不少,而船身強度並不比純鐵差。
柴宗訓突然造訪,何輝趕緊和樊若水接駕:“臣等參見吾皇萬歲。”
“兩位卿家無須多禮,”柴宗訓說到:“何卿,朕此來是有事情麻煩你。”
“請皇上示下。”
柴宗訓說到:“朕想找一樣材料,方便雕刻成字,加以油印,以改進現有的刊印方式。”
何輝歪著頭想了想,隨即說到:“皇上,臣倒有一物推薦,當能滿足皇上要求。”
“何物?”
“臣等造船時放水的膠泥,此物泥土狀,極易塑形。按需塑造後加以火烤,表面光滑且非常結實耐用。”
柴宗訓喜到:“還不弄一些給朕試試。”
一群人拿到膠泥後又轉至刊印局,工匠按照何輝的說法,以膠泥雕刻成字後烤乾,便如鑌鐵般堅硬。
工匠隨即又按平常刊印方法,在膠泥字上刷一層油墨,已紙覆蓋上去,輕輕一壓後取下,字已印在紙上,且非常清晰,與膠泥模板一模一樣。
既是可用,工匠便按照版面將字雕出來,排版之後試印,一次便成功。
柴宗訓問到:“此物與雕版相比,哪個成本高一些?”
“回皇上,”工匠說到:“若以此物刊印,成本不到雕版百之一。”
馮平喜到:“若有此物,年內簡化字和標準注音便能推廣全國。”
柴宗訓笑到:“樞相,此事便交由你負責了。”
“既是成本低廉,朕還希望能多印些經典,發給那些讀不起書的窮苦人家,倘能因此多發現些人才,便真正是社稷之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