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仁浦真對這簡化字來了興趣,生怕自己學識不夠,有所遺漏,特地跑到翰林院找了幾個老翰林,與他一起尋找常用字。

柴宗訓終於能夠清靜些,與民休息的意思就是與他自己休息,正樂得陪陪符昭。

不過符昭的心思可不在他這裡,每日只是問到:“不知道慕容德豐什麼時候能抓到楚王和穩婆,將我們的孩兒找回來。”

“快了快了,”柴宗訓安慰到:“昨兒接到奏報,慕容兄已發現宗讓蹤跡,紫月也將穩婆家人拿獲,馬上便可將他們一網成擒。”

符昭算了算:“嶺南和汴梁山高水遠,即便拿獲,不知多久才能押解到汴梁。”

柴宗訓勸到:“你要是實在想孩子,可以把趙柔的小孩先抱過來養著嘛,太后不是說那個孩子和你小時候一模一樣嗎?”

“我也不能奪人所愛呀,”符昭說到:“趙柔對那孩子也喜歡得很,一直不捨得放手。”

“我看乾脆讓趙柔在宮中暫住一段時間算了,或者讓紅袖護著你,去外面散散心。”柴宗訓說到。

“不行,”符昭似想起什麼:“我得多準備些東西,將來孩兒回來,不至於缺吃少穿。”說罷竟真的開箱找了些布匹出來。

柴宗訓笑到:“咱們的孩子,極有可能是將來的大周之主,怎麼會缺吃少穿。你該做的,是教他學識氣度,讓他從小便有人主之相。”

“是了是了,”符昭說到:“應該多找些翰林來教導他。”轉而又說到:“可他還連話都不會說,如何知道學識氣度?便是識字,都要到十歲了吧。不瞞你說,我也是到了十歲,爺爺覺得太淘氣,才請了先生教識字的。”

識字太難?柴宗訓心中一動,笑到:“我有辦法。”

“什麼辦法?”

“給每個字注音。”

“注音是什麼?”

“哈哈,”柴宗訓說到:“樞密使本是武官,誰知道魏仁浦竟瞧不上朝中武將,既如此,我便再給他找些事做,讓他沒空去瞧不起武官。”

“皇上,你在說什麼?”符昭疑惑到。

柴宗訓說到:“我有個辦法,讓天下的孩子以後更容易識字。且將來征服四夷,也能讓那些夷民更快學會漢家話。”

魏仁浦和一眾翰林費了半個月,集齊五萬三千五百二十五個字,其中常用字二千五百,次常用一千,雖生僻但偶爾能見字九千三百五十三。

其中很大一部分,因為書寫方式的變化已經成為簡體字。能夠用到的這一萬多個字,留給柴宗訓簡化的只剩十之一,僅花了一天時間,他便將任務完成。

魏仁浦自是不相信一個不喜讀書寫字的人會這麼快,拿著簡化後的字和老翰林一起研究,看看是否適用。

翰林學士馮平以繁體和簡體字各抄錄一遍千字文,兩相比較之後大呼:“天才,實乃天才啊。”

馮平是前宰相馮道之子,馮道為人雖為史官不恥,然其才學的確橫冠當時。他曾耗費二十二年時間主持刊印儒家《九經》,所以馮平家學淵源可見一斑。

其餘翰林爭相上前品評:“確乎要簡單得多,且一眼便可辨認,無須重新學習。”

“豈止,”馮平說到:“以在下看來,皇上簡化出的字述而不作,且許多都是民間約定俗成的寫法,如今朝廷定例推廣全國,正是時候。”

“大家請看,在下總結了這簡化字,共有六大規律可尋。”

“一是更換偏旁,如:禮、筆、難、趙等字。”

“二是刪除區域性,如:開、習、號、奮、醫等字。”

“三是替代,如:出、只、醜、後等字。”

“四是全部改造,如:驚、萬、從、歸等字。”

“五是簡化類推,如:龍、龐、寵、壟。”

“六是草書楷化,如:樂、為、書、當。”

“若非天才構想,誰能短時間內將這些字簡化得形神具備,一眼便能認出其舊體?”

魏仁浦問到:“馮大人的意思是,這些字可以替代舊體,推廣全天下使用?”

幾個翰林對視一眼,齊聲到:“我等當一同奏請,將此字型替代舊體,推廣於天下。”

魏仁浦心中也是同意的,只是得到翰林首肯,會更有底一些。

不過他還是想不明白,一向不怎麼喜歡讀書的皇上,怎地一蹴而就,就將這些字給簡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