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一五 議功(第3/3頁)
章節報錯
耶律沙可是老熟人,若沒有他,當初在幽雲便不會那麼容易解決遼國十五萬援軍,一戰將遼人打得不敢出漠北。
柴宗訓又問到:“魏王,既是投降,為何不將這幫遼人押往汴梁?”
“回皇上,”符彥卿說到:“此般遼人,在遼境內仍有一定勢力,老臣擅自做主,讓雲州防守使楊延平與其簽訂通商盟約,以遼人優良戰馬換取我大周茶葉、瓷器等物,懇請皇上恕罪。”
“妙,妙,”柴宗訓說到:“雖我大周有王著靈州牧馬,但戰馬品相始終比遼人戰馬稍差一些,以茶葉、瓷器換遼人戰馬,划算,大大的划算。”
符彥卿自懷中掏出一物高舉過頭頂:“皇上,此為盟約細則,請皇上御覽。”
太監萬華過來接過盟書,轉呈與龍案上。
柴宗訓隨手翻了翻:“讓宋王、魯王,魏劉向各卿家也看看。”
趙匡胤接過盟書看了看,又遞給下一個人。
眾臣看罷盟書,皆交口稱讚。
柴宗訓問到:“眾卿,魏王此舉,可抵得受賄之罪?”
趙匡胤不做聲,韓通說到:“魏王此舉,於我大周大有裨益,若我大周戰馬能與遼人相匹敵,假以時日,便是收歸遼土亦非難事。”
魏仁浦跟著拱手到:“皇上,魏王受賄,本是無心之舉,況早已將珍寶退回,現下又立如此大功,以臣之見,不僅可抵得受賄罪行,皇上還得賞賜。”
符彥卿慌忙執禮到:“皇上,為君分憂乃是臣子本分,老臣不敢貪功。”
“魏王高風亮節,朕心甚慰。”柴宗訓又問到:“此去雲州,魏王可還有其他收穫?”
符彥卿對到:“回皇上,臣此去雲州,發現雲州二百里外有一處可建新城,不僅將我大周國土往北推二百里,且以此為根據,可以窺伺遼人上都。若有一能征慣戰之將,率兵從此出發,直搗遼人王庭亦不在話下。”
“好,好,”柴宗訓拍手到:“魏王為我大周開疆拓土,該賞。”
符彥卿又掏出一個本子:“皇上,此乃豐鎮建城方略,楊延平統領已照此方略修城。屆時封城便有大城一,附城二,軍營千座,可在此屯兵十萬,只待皇上一道聖旨,便可由此出擊,將遼亦收歸我中原。”
柴宗訓將本子開啟仔細看了看,接著便如方才的盟約,交與底下眾臣檢視。
“魏王此行,不僅能讓我大周獲得優良戰馬,更是為我大周拓地二百餘里,”柴宗訓興奮到:“該重賞。”
待眾臣看完方略,柴宗訓喝到:“魏王聽封。”
“老臣在。”
“魏王符彥卿,為國拓地兩百里,居功甚偉,賜魏王為侍中,掌機要,與宋王趙匡胤一道領朝政,為朕分憂。”
聽到這個加封,趙匡胤比被封的符彥卿更驚異。
按制,宰相早已不實設,尚書令、中書令、侍中都行宰相職權,不過很多時候都不設,柴宗訓亦未設。
總領朝政的趙匡胤,乃是宋王兼中書門下平章事,論起來其實是副宰相。只因行駛宰相職權的尚書令等官不設或是榮譽稱號,所以中書門下平章事就是事實的宰相。
但現在突然封了一個宰相,雖權力不一定大過趙匡胤,但職務不他是要高的,這讓毫無準備的他如何不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