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術本大漢忠良,理當奉迎天子。

然同為奉天子,曹操要挾天子以令諸侯,他袁術欲假天子以討不臣!

今奉天子詔為大將軍,北上洛陽保駕勤王,擋我者,叛逆也!

你曹操要天子、舉大義,我就奪你基業,毀你立身之根。

此事僅憑袁術或許力有未逮,然不遠之處的徐州,同樣被曹操擋在洛陽之外不得迎救天子,尚還有那位一心匡扶漢室的大耳賊。

更遑論才被曹操從兗州逐出,暫駐小沛,亟欲奪回基業的呂布。

乃至於自家那位庶兄,聽聞此事,又是否還會如歷史般無動於衷,尤未可知也。

思慮之間,他呢喃輕笑。

“天下群雄,豺狼耳!”

眸光緩緩掃過宴會諸臣,袁術見眾人神色各異,對此各懷心思。

亦如方才各執一詞,爭論不休的周瑜、陸遜,群臣追隨自己,為家族者有之、為私利者有之、為志向者有之、為忠義者亦有之。

皺眉微蹙,他無聲輕嘆。

“袞袞諸公,蠅營也。”

從古至今,肉食者鄙,一心為公者少,圖謀私利者眾,周、陸二人,亦不例外。

然而他們的命門皆為孫策,一人要保,一人要殺,有我兒伯符在手,又何愁二人不能為己所用?

反觀今殺周瑜,哪怕將來得了賈詡,難道就沒有私心算計?

賈詡明哲保身,陸遜身負血仇,公瑾志同孫策,古今之成大事者,皆善用人,非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吞吐天地之胸襟。

術雖不才,亦非嫉賢妒能之輩,周瑜的圖謀私利,陸遜的殺心暗藏,他不以為惱,只會朗聲笑曰:天下英雄如過江之鯽,今入吾彀中矣!

賢人有其位,小人亦當其用,此之謂知人善任者也。

忠臣如閻象,可以放心交託大事,以為蕭何,私心如周瑜亦有其用武之地。

古人云:能領兵者,謂之將也;能將將者,謂之帥也。

縱觀麾下群賢,為將者眾,若太史慈、許褚、蔣欽、周泰,以至紀靈、張勳、程普、黃蓋之流,皆可統兵為將,攻城略地。

可若為帥,統攝數十萬眾與魏武揮鞭,而多多益善者,唯公瑾一人耳。

今不授其統兵之權,僅令其隨侍中軍,參贊軍務,凡調兵遣將,出周瑜之口,經袁術之手,由軍機共議,群臣監察,如此局面,任你機關算盡,徒呼奈何?

且周瑜所謀者,唯孫策也,若因其私心以致兵敗,自己必殺孫策,脫困不成,反受其害,智者不為。

不若安分守己,以博信任!

如此想著,袁術回味前世浮想聯翩,眼底浮現一抹意味深長的笑意。

【公瑾放心,只需再贏一場,還差一點信任,我就倚重孫策,讓他獨自領兵。

......

公瑾再接再厲!只需0.5信任,我必放孫策出征。

......

天降隆恩!恭喜公瑾這一戰博取了雙倍信任,就差0.01信任,孫策自此脫離樊籠。

公瑾!你怎麼臉色不好?行百里者半九十,孫策大志將成,大業將興,作為他手足兄弟,你可千萬不能放棄。

來來來,隨我再打一仗,此戰平定天下!

......】

搖頭輕笑間,拂去雜念,袁術目光自周瑜轉向陸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