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蔣欽、周泰!(第1/2頁)
章節報錯
......
城外是三千兵馬,總共是兩次來去,當時是滿面英雄氣,到今日壯志難酬。
察覺孫策興致不高,周瑜笑著抬眸看他,“常聽兄長言:倘使有精兵三千,江東碌碌之輩,誠不足慮!
怎麼今日既得兵馬,兄長反倒低頭不語,心事重重?”
孫策雙拳緊握,又無力鬆開,他望著周瑜一聲長嘆。
“公瑾又何必明知故問?我非拋家舍業之人,這兵馬終是要還的,現今反倒為了這三千人,折損了母舅那處最後一支孫家軍,如此得失,叫我豈不痛惜?”
“你啊!”
不想周瑜聞言竟是輕搖羽扇,指著孫策笑罵,“兄長好生糊塗!”
“公瑾何出此言?”
孫策皺眉不解,“今日本是你說大軍到處,丹陽所部必為其吞併,要我主動請纓。
遭到拒絕後你又再施一計,巧言書信,以暗示我配合母舅他們內外呼應,好立下戰功以保部曲。
只恨又被料中,致使如今局面,眼看母親家小都要落入他手,你不幫我設法破局,怎還在此拿我打趣?”
“破局之法,就在腳下,就在眼前,兄長又何必外求?”
輕指那三千人馬,周瑜耐心為他解釋,“袁公背後那人手段高妙,每每先我一步,極擅料人於先!
上次陸伯言於宴會驟然發問,我原以為總該窺見他現身人前,為毫無準備的袁公圓場,以免失了江東人心。
不想觀袁公對答說辭,許是連江東世家將有所試探,都已被他提前料定。
此人謀篇佈局,推演籌算,堪稱我生平僅見,如此謀主也難怪他喜歡隱於人後,從未出現的人,也就毫無破綻。”
乍然聽聞周瑜口中如此評價一人,孫策亦為之驚駭,直至此刻,他才明白究竟在面對何等可怖的對手?公瑾為了相助自己,想必不知耗費多少心血算計。
但他轉念又想到一個可能,“公瑾,你說有沒有可能,其實是義父他......?”
“你是想說迄今為止這一切,皆是袁公自身作為,都是我們想多了?”
熟料對於他這個想法,周瑜似乎早有所料,“你說的這點,我如何不知?但這說不通。
倘使袁公真有這等手腕能力,那他前半生是在幹嘛?藏拙嗎?意義何在?”
孫策一想也是,尷尬的轉而詢問,“那公瑾你今日......?”
言至此處,周瑜羽扇綸巾,話語裡不由流露幾分自矜。
“豈不知,計謀被識破,亦是我之算計?他之廟算或許無解,但袁公有解。
縱使他能羅列應對,授於袁公,可袁公本身又能記住幾何?當我等計謀變化又生變化,層層遞進之間,他不能隨侍袁公身側的弊端也就暴露無遺。”
“我得公瑾,天公所垂!”
聽至此處,孫策歎服!
於無聲處聽驚雷,誰想到此前帳中看似他與義父言語交鋒,實則卻是背後謀主間兌子博殺。
“如公瑾所言,即便他再怎麼算無遺策,可袁公畢竟不是他,無法臨機應變。”
“正是此理。”
周瑜微微頷首,“表面上兄長此番為了這三千兵馬,失了吳景所部,母親家眷也都落於袁公之手,可你仔細想想,這些真的是你失去的嗎?
便是沒有這一遭,等袁公大軍及至丹陽,難道就不會收編吳景所部,會放過孫家上下?”
不用孫策回答,周瑜便搶聲斷言,“他不會!正如討價還價,你拿著本要送人的貨物,開口索價百金,別人斷然拒絕,但若他還價,無論多少,我們即刻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