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袁軍一夜破城,生擒劉繇,威勢之盛於江東一時無兩。

不忘初心!

袁術即刻乘勝追擊,率部直搗丹陽,勢要擊破劉繇餘孽,助孫策救母。

孫策對於義父這份熱切的拳拳愛護之心,只感燙手。

眼看將至丹陽,一旦袁術大軍抵達,這最後一支因對抗劉繇所需,而始終掌控在母舅吳景、堂兄孫賁麾下的數千孫家精銳,只怕也要被收編吞併。

孫策挺身上前,主動為父分憂。

“義父在上,策有一計!

周瑜叔父周尚,現為丹陽太守,我母舅及母親家小也在丹陽郡治下牛渚等地,始終與劉繇所部爭鬥。

今劉繇已滅,其眾惶惶,又何需大軍開拔?只請義父派我三千精兵,不出半月,我必攜周瑜勸說周尚歸降,掃平劉繇餘孽,將丹陽獻上。”

“......”

袁術不語,只目光深邃凝視著他,直看得孫策心中發怵。

“策兒,我大漢以孝治天下,若為人子而不孝,實非善事。

昔日董卓禍亂朝綱,我與庶兄袁紹會盟討董,驚聞洛陽親族盡死於賊手,當時恨不得十八路諸侯數十萬大軍頃刻間兵臨城下,以除國賊,又豈會為爭奪功勞而率小股兵馬貪功冒進?”

他眸光深沉,話語裡滿是哀慟之情,“正因我曾救援不力,致使親族慘死,是以如今才不忍見你們母子分離。

文臺兄將孤兒寡母託付於我,今你年幼不懂事,我卻不得不管,你之計策休要再提,我必盡起大軍親至丹陽,以保你孫家萬全。”

孫策:“......”

若我沒記錯的話,十八路諸侯討董那會義父你還卡我爹糧草來著。

不過非要照這麼說,也沒錯就是,當時袁家滿門慘死,義父你與袁紹那真是急得面紅耳赤,每天都在宴會上痛斥國賊,勸說大家出兵,只是沒有成功,然後......

第二天,繼續擺宴,繼續罵。

雖說心中腹誹,但面上被袁術拿孝道壓住,孫策也深感無奈,畢竟,放著穩妥的大軍壓境之策不用,偏要親率三千人馬冒險救母,此舉確實難以自圓其說。

甚至那句【若為人子而不孝,實非善事】,更是一語雙關的警告,孝這個字太重,壓的他無力反駁。

見他被袁術話語逼住,情知眼下時機已失,周瑜抱拳行禮。

“袁公,我可修書一封,請叔父相助袁公,與您內外齊出,必教劉繇餘孽死無葬身之地。”

孫策聞言也領會了他的意思,是了,若是母舅、堂兄他們能在此次大戰中立下功勳,義父也就暫時動不得他們麾下兵馬,否則豈非寒了功臣之心?

“策可與公瑾一同寫信,母舅受困丹陽,得慕援軍久已,今知義父將至,怎不奮勇向前?“

孫策重重叩首,慷慨呈辭,甲冑鏗然作響於青磚,錚錚鐵骨,若金鐵相擊。

“策一心救母,實心急也,願為先鋒親率死士為大軍開路,破營攀城,蹈死無悔!“

案頭燭火搖曳,將少年將軍的影子投在營帳上,恍惚間竟與原身記憶裡孫堅初入袁營,跪請先鋒時的身影漸漸重合。

【某家孫堅,願為袁公先鋒,攻必克,戰必取,如不勝,請斬某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