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越是請命,越是不許。

甚至將他調離軍中,轉為文職主簿,讓他每天對著那一摞摞錢糧銀餉、死傷撫卹的文書發愁。

明明只要打,我就能勝,你為什麼不打?

呂布不明白,一味生著悶氣。

丁原只是笑著,將更多繁瑣枯燥治理地方的政務交給他。

面對絡繹不絕,彷彿怎麼也處理不完的文書,呂布不耐的低下了頭。

那時,丁原不曾見他埋頭於陰影,狠戾猙獰的面目。

當年,呂布也讀不懂義父望向他,眼底欣慰又無奈的期許。

......

直至此刻,他也成了主公,望著帳下請命死戰的張遼,呂布忽得仰天大笑!

他看向張遼,與多年前丁原看向自己的眼神如出一轍。

【殊死一搏,勝敗猶未可知!】

眼前的這句話,身前的這個人,恍若當年那個意氣風發的呂奉先,在向他捫心自問:

【只要打,就能贏!我呂奉先攻無不克,戰無不勝,你為什麼不打?】

因為會死,會死很多人。

時隔多年,今時今日,他也才讀懂了丁原。

千萬屍骨盈野,而戰無不勝的,只有你呂奉先一人耳!

......

眾將都被張遼話語鼓舞,迎上他們決意拼死的目光,呂布的心越發沉重。

這些從當年義父還是丁原起,自幷州就追隨至今的老兄弟。

這些年隨他征戰四方,縱橫天下,看似風光無限,來去自如,到而今就只剩了這七千人。

今若同曹軍決死,或可得勝,可得勝之後呢?這七千人又還有多少,能活下來?

陳宮的低語再一次泛上心頭,那不費一兵一卒,便可脫困的妙計,早已千叮萬囑。

年少時,能夠意氣風發;為將者,可以用兵爭強。

可長大後,當計得失;為主公者,應衡利弊。

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的呢?

他總提著當年勇,不是誅殺董卓,就是殺敗曹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