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七章 議論(第1/2頁)
章節報錯
第四百一十七章 議論
拂袖罷朝,走了幾步,趙禎忽而停了下來,若是回宮,說不定張貴妃又來與自己鬧騰起來,想想就覺得頭暈,而且根本以前的經驗,如果不盡快解決此事的話,臺諫官員肯定會再有其他動作,一些地方官員知聞訊息,定然也會湊熱鬧,那時更難得清靜。
猶豫了片刻,趙禎輕聲道:“擺駕昭文館。”
小黃門聽令,連忙抬來冕車,待皇帝入坐,立時小心翼翼起轎,緩步朝昭文館而去,那時宰相龐籍的地盤,顯然趙禎準備與他商量這件事情。
怎麼說呢,與其他朝中執政大臣相比,趙禎似乎比較信任龐籍,這點朝中上下也能看得出來,要知道,按照宋朝的規矩,一般都是以兩人或三人同時為相,目的就是制衡,而今文彥博、宋庠相繼被罷,趙禎就只拜龐籍為相,卻沒再任命其他人。
所以說,龐籍就是所謂的獨相,這是極為罕見的情況,就是呂夷簡執政時,還有王曾、李迪那些名臣在旁掣肘,而龐籍卻有此殊榮,如果臺諫官員不是把目標瞄準了張堯佐,肯定會拿這點來說事。
當然,可以預料,張堯佐事了之後,如果龐籍還是獨相的話,被參肯定是避免不了的事情,而今知諫院長官是包拯,或許這個原因,正是後世包青天鬥龐太師的素材來源,也不知道龐籍得罪了誰,給人編排成那樣,背上奸佞汙名,確實可悲。
其實,人家既不是太師,又沒有當貴妃的女兒,與包拯的年紀相差只有五歲,是世間少有的名臣忠良,狸貓換太子更是子虛烏有,那個時候,龐籍還沒考中進士,才二十歲左右,怎麼能耐來參與此事,更加不用說,趙禎與劉太后,李宸妃並非是狸貓換太子的關係。
至於勾結西夏、遼國,更是無從談起,荒謬可笑,龐籍之所以才拜相,就是因為人家十幾年來,在陝西兢兢業業抵禦外敵,為朝廷社稷立下無數汗馬功勞,才得以積功遷升。
仔細推敲,張堯佐反而比較符合那個龐太師的形象,或許是後世家覺得他實在是太差勁,分量不夠,襯托不出包拯的偉光正來,乾脆張冠李戴,拿龐籍頂上,比較符合大眾心理,只是可憐了龐籍一代賢相的聲名而已。
不過這都與楚質無關,按照規矩到集賢殿點卯之後,又清閒下來,手裡捧著詩經,腦中思緒萬千,一會是曹雅馨、白瑾瑜,一會又是初兒、沈瑤的,心中猶如一團亂麻,哪裡還能靜下心情看書,迷迷糊糊弄,也沒有覺察身前多了個人。
啪的一聲,一隻手掌落在楚質肩膀上,大家都知道,毫無防範的情況下,受到驚嚇,心臟可能會停滯跳動,而且總是本能驚駭蹦起,楚質也是如此,反應就是這樣激烈,連座椅也碰到在地,發出撲通巨響。
“才卿,差點給你害死。”緩過氣來,楚質目露兇光,惡狠狠的盯住高士林,而且挽起了衣袖,大有不給個說法,就要揮拳相向的意思。
“抱歉,我絕對不是故意的。”好像不似說笑,高士林連忙解釋:“叫了你兩聲,卻沒見你回應,所以才會如此。”
“真的?”楚質有些懷疑,好像真是這樣。
“那是當然。”高士林誓言旦旦。
“咳咳,兩位,這裡並非坊市,能否注意些影響。”
旁邊的官員很是客氣,幾日時間,早就打聽清楚楚質的背景了,其他且不用多說,單是審官院侄子這點,就足夠使得眾官巴結奉承,就算不屑於此的清高官員,只要楚質不招惹他們,對於楚質的行為,也肯定會睜隻眼,閉隻眼。
況且,楚質也沒有仗勢欺人的習慣,一切表現溫良恭讓的,發現自己打擾了人家安靜,連忙施禮抱歉,拉著高士林走出集賢院,躲在某個僻靜角落聊起天來。
至於高士林為什麼能出現在這裡,楚質一點也不覺得奇怪,畢竟早在年前,耐不住姐姐高滔滔的意思,正式補了個殿直的官職,不時要來宮裡站崗。
殿直,是三衙底下的官職,北宋初年,仍然沿襲後周的制度,由殿前司和侍衛司統領全部禁軍,可是後來,趙匡胤覺得禁軍權勢過重,畢竟他就是當了殿前都點檢之後,得以擁軍而立,自然要防止部下也是這樣。
乾脆就撒了殿前都點檢和殿前副都點檢這兩個職務,另立殿前都指揮、侍衛馬軍都指揮使、侍衛步軍都指揮使,分別率領禁軍,合稱三衙,互不統屬,禁軍從此沒有統帥,將領分別聽命於皇帝本人,而且只有統兵之重,卻無發兵之權,與之相反的是樞密院,可以調動兵馬,卻不能統兵,也就是說,樞密院與三衙兩者相合,才形成宋朝的軍事機構。
三衙之下,都有許多諸如都虞候指揮使、都軍使、都知、副都知、押班之類的官員,此外,還有什麼環衛官、皇城司、帶御器械等等機構,也是負責守衛宮禁的,而殿直,卻是可有可無。
“進宮了,還以為能領兵備戰,沒想卻是領個牌子,每日抽籤換防,昨天還守城門,明兒就不知道要待在哪個角落了。”高士林抱怨說道:“無聊之極,若不是在曹伯父節制下,我早就不幹了。”
這才是理由,不是不想,而是不敢,怕曹佾告訴曹媛,再給高滔滔知道,一個是心愛妻子,一個是敬重的姐姐,他怎敢招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