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八十七章 討好(第1/2頁)
章節報錯
平出任杭州知州,普佣百姓聞之,反應平平,畢竟微雙飛湯與他們沒有多大關係,也沒有聽說過張方平的聲名,管他是誰呢,還是繼續勤勞耕種要緊。全//本//小//說//網而一些士伸聽聞,則歡欣鼓舞,鬆了口氣,只要來人不再是范仲淹一般的聖人就行。
新官上任。而且還是州治之長。底下官吏自然又要忙碌起來。驛站得佈置房間。準備飲饌。包括馬車官轎、腳力人夫、侍候應差等一應大小事宜。都得考慮周全。
商議接印日期和儀注等項是吏房的事。準備打掃花廳、修理襪糊等項是工房的事,此外,禮房忙著調集官吏士伸排練歡迎新官上任的儀式。兵房忙著會同典史署安排治安和護衛工作,其他如戶房、倉房、糧房、刑房等各個部門,則抓緊整理案卷、編造賬冊,真可以用忙得不亦樂乎幾字概括。
這僅是州衙的事情,杭州各縣知縣也沒得安逸,提前幾天集中在城中,準備恭迎頂頭上司的到來。自然耽擱了許多事情,但這也是沒有辦法的事情,畢竟不是誰都像范仲淹一樣簡樸隨和,不擺架子,上任之前就已經提前知會各縣官吏,不準籌備接迎儀式。
誰也摸不準新知州的性子。要是見到接迎之時,場面冷冷清清。表面上或許不動聲色,但是心中卻不悅,那以後的日子就難過了。
兩天時間瞬息而過,張方平已達杭州城郊外驛站,並沒有直接進城,因為接任儀式才剛剛開始。先是州衙全部的官員、書吏、差役、執事等。都按品級、班次站好各自位置,由顧可知取出知州大印,然後趕快派專人送到新官落腳的地方。
之後,就是等待了,因為接印那邊,也要大擺場面,本地計程車仲名流在那裡歡迎新任知州,吹吹打打,進獻水酒,阿諛奉承之類的,也要花些時間。
良久,衙中官史隱約聽到城中熱問的鞭炮絃樂聲,知道張方平的轎駕就要達到,連忙挺直腰板,一臉精神抖擻的模樣,當聽到衙內傳來叩謝聖恩的聲語,眾人就知道該輪到他們出場行公座之禮了。
一陣梆抑梆了鼓聲過去,新官入座,大堂兩邊早已伺候齊全的官員、書吏、差役們,一起參賀。至此,接任儀式才算是結束。這時,楚質刁微微抬頭,仔細打量著新任知州張方平。年約四十來歲,臉形方正。唇邊整齊的鬍鬚粗黑如墨。濃密眉毛下,一雙眼睛目光尖銳明亮,一襲寬大的官袍著身,卻給人一種健壯的感覺,不似文官般的溫文爾雅,反到有武將的氣息。
參拜完畢,從官吏侍立恭聽知州言,卻聽張方平聲如洪鐘道:“操勞半日,本官不耐,爾等也累了,且先回去,有事擇日再說
語畢,一揮衣袖,邁著大步返回內宅,留下眾人面面相覷。如此看來,似乎新知州也不是和善性子,以後怕是要小心伺候了。
“顧大人。你看我們是留下,還是回衙?。幾個外縣的官員更加摸不準張方平之意,按照官場習慣,參拜知州之後,他們便能返回縣衙,可是張方平卻沒有明言。只是說要擇日再談,有兩層意思,刻,看怎麼理解了。
一是讓知縣們先回衙,日後有事的話。再召見他們,二則是今日累了,先讓知縣們回到住處。擇日召集他們會談。
這可不是小問題。有幾個,縣衙遠離杭州城。無論船運坐車都要幾日時間才能趕到,理會錯了意思。難道讓人家知州等你不成。
“這個。”還是暫且留下吧。待明日我探明張知州意思,再傳信與你們顧可知說道。已經決定再做半年。通判任期完滿之後就申請致仕。自然能幫則幫,為日後留幾分情分。
“多謝大人幾個知縣感激告退。
楚質故意走慢幾步。來到顧可知旁邊,輕聲道:“通判。勞你留意張知州的態度。有什麼訊息記得告知下官一聲,也好讓下官有個準備。
“放心,或許一切只是我們胡亂猜想罷了,張知州不見得真會如此。”可能想通了。顧可知反過來安慰楚質。只不過語氣卻不肯定。
“但願吧楚質笑了笑。拜別離去。
第二天,得到顧可知準確訊息,幾個)知縣歡喜返回轄地,而張方平似乎也沒有什麼出格的表現,與每個上任新官一樣,開始了三把火的點放,其實這個,三不是數詞。而是一個量詞,表示很多的意思。
新官到任第一把火,不是懸牌放告,接收訴話;也不是清倉盤庫,對照前任留下的賬本;更加不是回拜諸伸。瞭解當地護官符的詳情。而是拜廟拈香,參拜地方”:川廟、關帝廟、女昌帝君廟和城隱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