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 聲東擊西(第3/3頁)
章節報錯
“王后口口聲聲都以孝義為重,為了孝義,都不惜阻在國法面前?代弟一死?”
張王后聽到了“死”字,心中一凜,但她也是極聰慧的人,馬上就在心裡面冷笑了起來,情知崔王女是在嚇唬自己。
開玩笑,她這個王后乃是祭祀了天地以後正名位分的,崔王女雖然權勢熏天,也決計沒可能悍然殺後,就連帝王也只可能廢后,不可能直接殺了。這是五千年來的綱常道理,崔王女真的敢亂來,下面的臣子也必然不可能坐視。
所以,張王后擺明了就是要爭這一口氣,就是要讓崔王女難堪,脖子一昂,冷笑道:
“沒錯,哀家就是為了孝義,要代弟一死,你有能耐就動手!”
張王后這一逼,頓時就將朝堂上面的這個局走死了!
崔王女不動手的話,那今天崔王女顯然蓄謀已久的發難就只能被揭過去,戰敗的事情也只能淡化處理,但崔王女若動手的話,滿朝文武大臣甚至包括王女黨,也是必然不可能坐視,勢必要勸諫,相當於崔王女又站到了滿朝文武的對立面上,將局面硬生生的扳了回來!
因此,在大家看來,崔王女竟是被逼迫入了絕路!!
不過,就在這個劍拔弩張的時候,崔王女卻是忽然一笑,將空氣裡面的緊張氣氛化解了不少:
“嘖嘖,真是姐弟情深啊,本宮只是想要試試看王后您與討蠻將軍的情誼究竟有多深厚而已,怎麼可能打打殺殺的呢?現在確定了王后真是孝義無雙,此事也就好辦了。”
崔王女忽然這麼輕飄飄的一轉折,張王后立即就生出來了一種十分不祥的預感,就彷彿是雨天夜晚爬山路本來就走得十分艱難,卻是眼看要到山頂了,卻是不小心一腳踩空心中的那種驚慌!
這時候,刑部尚書李淮淡淡的道:
“殿下說得是,洗冤錄中有記載,大陳(大衛朝之前)京化十一年,皇后親兄有謀逆事,後哭求之,願以身代,遂削去名位兩階,親兄得活。”
崔王女一笑道:
“王后既然孝義無雙,為了弟弟一死都甘願,現在不用你死,只是削掉你兩階名位,這樣的話國法也得以保全,張將軍也可以免去一死了。”
崔王女的這話說得真的是風輕雲淡,可是在王后的耳邊,卻頓時就像是個晴天霹靂也似的炸了下來!就連群臣也是倒吸了一口涼氣,知道這一次王后當真是上了個惡當,原來預先埋的機關竟是在這裡啊!
王后之下是貴妃,貴妃之下是嬪妃,也就是說張王后被削掉兩階名位的話,從此就是張嬪妃了........
這才是真真切切的釜底抽薪!!
王后先前一直都在拿著“孝義”來標榜自己的高尚,讓人抓不到自己撒潑的痛腳,可是轉瞬間,這“孝義”就成了崔王女手中致命的武器!很顯然,倘若王后拒絕的話,崔王女便立即就能拿孝義來對付她了,之前王后佔領這道德的制高點越高,那摔下來的時候就越慘!
此時大臣們也是才恍然大悟,崔王女哪裡是想殺張振灝?這個草包廢物,有什麼好殺的,她的真正目標,便是王后!扳倒了王后,國君都彷彿是被斷掉了一條臂膀也似的。
身為君王,總是有些不方便說的話,不方便做的事情,這就需要中間人,還有什麼比王后更好的?身份也是尊貴,說的話也有說服力,更是可以降服對方的呢?
事實上,此時的王黨當中,卻是起碼有一大半都是由王后說服,拉攏過來的。
這張王后一旦被削掉了兩階名位,不,不要說是兩階,就算是隻降到了一階,成為貴妃,立即就泯然於眾人了,不說崔王女在宮中能一手遮天,單是其餘的三名貴妃爭寵鬥勢,也是要夠她喝一壺的,何況是降成普通的嬪妃?那就是數百人一起爭寵!
王后顯然也是在瞬間理清了其中的關係,頓時渾身發寒,尖叫一聲道:
“不!!”
崔王女淡淡的道:
“王后不是自許孝義為先的麼?什麼為了孝義,為了弟弟死都甘願的嗎?怎的這時候又把名位看得如此之重要?不過就是區區兩層名位罷了,你標榜的孝義連這麼兩層名位都不及?那說起來你就是假孝假義了?你身為王后,要母儀天下,卻是品行如此齷蹉,怎麼還有臉呆在這個位置上?如何教化萬民?”
這時候,禮部的鄭尚書上前一步,淡淡的道:
“王后失德,放縱家人,禍亂家國,視禮儀為權術,胡作非為,德行已經不堪於位。”
這鄭尚書本來也是中立的,奈何前些日子王黨得勢的時候,便看中了他的這個位置,幾乎要把他逼得喘不過氣來,倘若今日不出這檔子事,搞不好今天就要討論他的去位讓他滾蛋了,此時眼見得對方跳坑,不落井下石,更待何時?
而張振灝這廢材更是平白代替王后拉了不少的仇恨,之前只要彈劾過他的人本來心中就有些顧忌王后的報復,此時趕狗入窮巷,正是牆倒眾人推,反正都結下了死仇,今日不把你整下去,明日難道等你來一一清算盤點弄死我?
所以紛紛有大臣出列,都在支援鄭尚書,為他的說法連點三十二個贊。這些大臣也是有好友,有黨派,有利益,不少人就算是想要中立,但是大家都是一起吃喝嫖賭貪汙受賄過的好兄弟,今日你不站出來,明日他也就默不作聲了,所以也是被拉下了水。
此時朝堂大勢,王女黨為先鋒,此時中立一派的人也是倒戈,朝堂當中幾乎是超過了七成的官員都在贊同廢后,大勢已成。並且這些贊成廢后的官員也是深深知道,與王后結下來了不死不休的仇怨,所以說是志在必得。
眼見得朝堂洶湧,國君只覺得一股血氣直往腦門上衝,一拍龍椅就怒吼了出聲:
“夠了,朕還沒死,你們這是要造反?廢后廢后,你們有問過朕嗎?”
天子一怒,血流漂杵,崔王女卻是十分清楚自己這個弟弟的性格,不慌不忙的道:
“君上,如今朝議若沸,難道君上都置若罔聞嗎?”(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