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夏律十七條,凡納賄千兩上者,斬,罰沒家產入公。”

“大夏律十八條,凡納賄五千兩上者,斬,罰沒家產入公,家人賣為官奴。”

“大夏律三十一條,激起兵變,民變者,斬,家人流放一千五百里外。”

“數罪併罰,討蠻將軍張振灝索賄六萬兩,民不聊生,更是激起兵變,罪無可恕,斬,罰沒家產入公,家人賣為官奴。”

張振灝聽到了這結局,彷彿晴天當中一下子響起來了一個霹靂,整個人都被震暈眩了,半晌才一下子雙手揮舞著想要抓住什麼似的,淚眼婆娑當中望過去,盡是一張張嘲弄而惡意的面孔。

此人本來就是個貪婪膽小鄙薄的人,陡的遭遇生死大事,忽然見到了國君,一下子就撲了上去,抱住了國君的雙腿大哭道:

“君上饒命,君上救我,小的是一時糊塗啊!”

國君崔疆正被崔王女訓斥得失魂落魄,正在絞盡腦汁怎麼反撲,猛然撲過來了一個人都把他嚇了一跳,急忙一腳踹了過去,將張振灝踹得鼻血長流,不過生死攸關,張振灝只要抱住了大腿就堅決不放手,瘋狂哀求。

崔疆想到了皇后那邊完全沒有辦法交代,咳嗽了一聲正要說話,冷不防李淮冷冰冰的道:

“君上,家有家規,國有國法,怎能輕縱?”

這句話一下子就將崔疆頂得臉色都漲紅了,原來日前國君拿住了崔王女的痛腳,要她嫁人,也是拿這句話出來說的,此時李淮把他這句話原封不動的拿出來頂回去,偏生令崔疆一個字都說不出來,胸中那一股鬱郁之氣,當真是左衝右突,正要怒吼說朕身為君王保一個人都不行麼的氣話,卻是忽然看到了下方群臣的臉色和表情都是有些難看......心中陡的就是刀割也似的一搐!

水能載舟,亦能覆舟!

崔疆只是性情衝動,卻是半點不蠢,眼見得若是真的要不顧一切的保住張振灝的命,自己只怕就要激起眾怒了,說到底還是自己這個親戚也太能拉仇恨的緣故,嘆息了一聲,卻是忽然對旁邊的小太監使了個眼色,這小太監也是機靈,急忙就朝著後面奔跑了過去。

崔疆心中略定,便大聲斥罵起張振灝來,他身為國君,不可能連罵人的權利都沒有,因此旁人也是不好說什麼,卻是擺明在拖延時間,不過待了一會兒,旁邊忽然又是掛起來了一道珠簾,赫然是王后聽說自己的親兄弟要被殺了,急急趕來,還未坐穩便是很乾脆的道:

“本宮在此,就要看看,誰要殺哀家的嫡親兄弟!”

王后發話,其餘的所有人都不好介面,可是,偏偏這裡還有個垂簾的崔王女,冷冷淡淡的道:

“誰要殺他?是我東夏的開國太祖要殺他!是我崔家的列祖列宗要殺他!!當年定位國本,頒佈法令,便是要懲奸除惡,以正朝綱,張振灝違了國法,便要受刑!莫非王后你覺得你自己比列祖列宗的規矩還大?”

張王后愣了愣,忽的大哭起來:

“當年母親故去之時,拉著哀家的手說一定要照看好這個弟弟,今日若他被你殺了,哀家對母親便是不孝,對弟弟便是不義,你們這是要逼我做不孝不義的人嗎?!”

這張王后也不是什麼草包,十分厲害,這一次國君能夠有反撲之勢,她至少要居功一半,此時她拿出“孝義”兩個字來說話,頓時令群臣面面相覷,有無可奈何的感覺。

但是,崔王女卻是眼前一亮,她是一直都和林封謹有互通書信的,林封謹在大局方面不怎麼樣,但是隨機應變的能力,卻是堪稱天下無雙,已經設想過王后有類似的回答。這種回答貌似十分得體,其實只要稍加利用,便是可以令她自尋死路!

如今張王后這故作聰明的一答,卻是已經彷彿吞了餌料的魚兒,上了金鉤啊!

崔王女臉上也是露出了為難的神色,張王后極擅察言觀色,心中已是得意了起來,卻是繼續掩面大哭道:

“哀家雖然不才,也是念了幾本聖賢書,自盤古爺爺開天闢地以來,天底下也沒有臣子要逼迫主母做不孝不義的人呢,你們就儘管去做好了,史筆如鐵,看那史書上會不會把你們這些奸賊記載下來,後世萬人唾罵!”

有道是流氓會文化,人見人都怕,何況還是個女流氓,何況她還能嚎哭撒潑?卻不知道一山還有一山高,她的一言一行,早就落入了林封謹的推測之中了。

崔王女冷哼一聲道:

“國有國法,家有家規,先國後家,先公後私,這是歷代聖賢傳下來的治國道理,到你嘴裡面怎麼就成奸賊了?來人,把張振灝拖下去行刑!”

崔王女自幼在宮中長大,宮中的權勢自然是極盛,當下便有人聽命過去拿人,王后一看,乾脆也是撕破了臉,大步站了起來,擋在了乃弟的面前,尖叫道:

“你們有能耐就衝我來!我看今天誰能動他!”

崔王女冷笑道:

“張振灝犯的是滔天大罪,無論是貪瀆還是激起兵變,都是死罪,你以為自己擋在他面前,就能將這罪給擋下來麼?”

張王后冷笑道:

“論義我是他的姐姐,論孝我答應了亡母要看顧他,他犯的錯,哀家自是一身承擔便是,哀家做人以孝義為上,你們這些文官的書都讀到狗肚子裡面去了?崔若英你說擋不下來,就擋不下來?”

這張王后飽讀詩書,口口聲聲不離孝義兩個字,真的叫人十分頭疼。

因為此時的道德觀念本來也是親親相隱,意思就是說咱們若是親戚的話,你去偷偷摸了地鐵上妹子的胸部,我非但不能去舉報你這禽獸不如的行為,反而必須幫你作偽證,說是那個妹子自己撞到扶手上了.......倘若我舉報了你的話,那麼反而是道德敗壞,要被人唾棄了。

天地君親師,親還要在“師”之前,因此,這樣的道德規範是凌駕於法律之上的。

崔王女聽王后居然在這樣的場合當中口不擇言,把自己的名字都叫了出來,在當時來說乃是極大的侮辱,心中大怒,卻是淡淡的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