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東家之子(第3/3頁)
章節報錯
正因為如此,林封謹這才納悶究竟出了什麼事情,居然太陽從西邊出來了,劉伯找上了門來。
將劉伯請進客房坐下,劉伯卻是呵呵直笑,連連擺手道:
“我就是來討個信兒,不知道公子什麼時候動身,老朽好事先安排。”
林封謹愕然道:
“什麼信兒?什麼動身?”
劉伯奇道:
“淵哥兒(只有他能這麼叫九淵先生)不是說,你要去尋四房那邊的姨表姐嗎?他們此時在東夏國呢,並且都不願意見外人的,所以必須要老漢我帶你去,否則的話,無論是什麼暗號暗記書信之類的,都根本就找不到他們的人,這一來一回的幾千里路程,難道不需要準備準備?”
林封謹聽了劉伯的話,倒吸了一口涼氣道:
“東家之子......竟然是在東夏國??這個倒確實是需要準備一下。”
接下來林封謹一琢磨劉伯的話,又立即的從這些話裡面找出來了不少的資訊,感情九淵先生和這東家之子還有著血緣關係,彼此之前還是親戚呢。
不過這也說得過去,十七八歲,對愛情充滿了最美好憧憬的年輕窮書生,才華橫溢,正是不知天高地厚的時候。卻是恰好遇到了一個風華正茂,雍容華貴的女孩子,自然是直接在心中將其當成了暗戀的物件......二者之間當然會觸碰出格外激情的火花。
當然,最後的結局肯定是遺憾。
不過林封謹忍不住又想,若是當年的東家之子與陸九淵真的走到了一起,那麼還有現在這個霸氣無雙,劍術登峰造極的九淵先生嗎?這當然是不可能的。溫柔鄉便是英雄冢,要獲得什麼,那麼就要失去什麼。
相濡以沫,不如相忘於江湖。
一朝相見,便是別離五十年,或許對普通人來說,那就早已是愛過,戀過,然後就忘了,但是林封謹此時卻是覺得,這一份醞釀了五十年的感情,若未消退,那將會是若陳釀一般,濃烈到怎樣的地步啊?
想到了這裡,林封謹忍不住搖了搖頭,將這些沒用的情緒拋在了腦後,他此時已經在考慮去一次東夏的可能性的。
七衝門的最後一關,就彷彿是一道鐵閘那樣,將林封謹的實力關得死死的,而說實話,此時林封謹的實力,也是早就超越了當前的境界,只差這最後一步,有道是厚積薄發,林封謹這時候也是相當於已經是“厚”到了極致,只差這臨門一腳了。偏偏妖命者的身份特殊,突破方式也是與眾不同,不走尋常路,換成是修煉別的功法,就算是無師自通,也一定是早就破關。
在這種情況下,林封謹自然是急於破關,要將此事擺放在第一位上。
而他有所顧慮的,自然還是東海聯軍方面的問題。
在林封謹的眼裡面,世事無絕對,他認為東海諸國前來進襲的可能並不大,但絕對也不能說是沒有,在這種情況下,儘管自己已經沿著海岸做出了預警的體系,一旦對方來攻,也是能做好充分準備,但是,吳作城可能獨立與東海聯軍作戰一段時間,但是,時間一長,就必須要自己坐鎮了。
其餘的不談,單是張雷率領的鐵甲刀盾兵和三里部的騎兵之間的協調,還有排程,沒有林封謹在其中的斡旋調和,時間一長也就一定會出大問題的了。
而自己一旦去了東夏,並且還沒有辦法及時趕回來......林封謹最怕就是這種情況的發生。
(PS:看到有書友不理解設定烽火臺的意義,還有就是突襲吳作城的難易度,特此說明一下,首先,這個時候橫穿大洋的風險很大,就算是沒有深海怪物的威脅,也存在茫茫大海中很難定位的問題,東海諸國橫渡大洋來到中原,走的航線都是千百年來用無數朝貢的船隻殘骸標註出來的,在中原沿海航行的時候,通常也是不會冒風險駛入深海,而是沿著海岸線走的。所以在沿途也會航行一段距離就補充淡水,食物之類。)
(在這種情況下,敵人要想襲取吳作城,至少至少也是要五萬人吧,單是這五萬人,也是要起碼接近二十艘六桅,七桅大船來裝載,同時,這五萬人至少要帶足兩個月的糧食吧?就算是一個東海聯軍的戰士每天只吃一斤糧食在沒有大量肉食的情況下,要負責搏殺這種重體力消耗計程車兵每天只吃一斤糧食真的是很少了這裡就至少都是三百萬斤糧食,這裡又至少是十艘船!加起來這就是至少是一支三十艘鉅艦的龐大艦隊)
(最後,只用艦隊是打不下吳作城的,還得將五萬名戰士運送上岸,安營紮寨,而在吳作城附近能停靠下來這樣規模艦隊的良港地勢本來就相當苛刻了,同時,要上岸紮營還有一個很重要的條件:附近必須得有大量的淡水資源,還要有足夠的空地能安置下五萬人,附近有大量的森林,因為無論是燃燒,安營紮寨,修船,打造攻城器具什麼的都是會大量消耗木材,並且從軍事角度上來說,最好易守難攻,還要與港口互為犄角之勢......這麼多苛刻的要求一一列舉出來以後,這才會令人知道為什麼天然的深水良港真的是十分難尋。綜上所述,所以東海聯軍想要突襲吳作城,在有心防範的情況下,真的是難上加難。)
不過,林封謹思前想後,最後還是決定要去東夏一行。
因為他最後還是覺得,自己身上的這個七衝門確實是應該破掉了,並且心中也是有一種隱隱約約的預感,若是再拖延下去的話,說不定會有什麼未知的莫大弊端。
當然,更重要的是,林封謹覺得自己的擔憂也是小機率事件,要發生這種事情,第一是必須東海聯軍的人抓準了時機,看準了自己不在的這段時間來襲,從各方面回饋回來的情況來說,這已經是大概十成當中只有兩成的機率。
第二,即便是東海聯軍的人來襲吳作城,自己沒有辦法及時(在三個月內)趕回來的可能性也頂多只有三成!
這兩種突發狀況加在一起,才會演變成最令人糾結的狀況,所以林封謹覺得這個險還是值得冒一冒的,實在不行的話,他也不是沒有底牌,那就是請呂羽發話,讓四勝關的守軍出面,發兵來解吳作城之圍。
當然,這是下策,不管呂羽和林封謹君臣之間再怎麼相得,一旦北齊動兵,那就是國事,斷然不會和私人的情誼混合進去,吳作城中就必然會被北齊強勢插上那麼一腳,對於林封謹來說,若不是逼不得已,便真的是不想這樣做了。(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