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五章 隱藏寶物(第2/2頁)
章節報錯
雖然來到這裡的事情都做得十分圓滿,敖溪卻是聽完了林封謹的訊息以後一下子就顯得有些歸心似箭的樣子,怎能不叫林封謹有些詫異,不過林封謹的心智也是十分高明,略一思索以後,也就明白了其中的原委。
那便是為了家族的利益。
這上古毒脈本來是顯得有些雞肋的,一來是因為那巨大蟾蜃的存在很容易威脅到安全,並且這廝實在不行的話,往洞穴深處一縮,當真就令人徒呼奈何了,二來則是因為都還以為上古毒脈是天然的,怎可能知道是有上古的天魔被封禁在這裡造成的?
可是,此時蟾蜃已經死掉了,而此時林封謹將天魔當中的魔舍利取走了以後,上古毒脈當中的輻射濃度將在幾個月內都穩步持續上升,最後達到峰值。這玩意兒對人類完全是有害無益,但是對於妖怪來說,卻是一條充滿了危險卻又利益巨大的捷徑啊。
這上古毒脈當中的輻射利用好了,甚至不失為快速提升妖怪實力的途徑之一,這最直觀的例子,就是那一頭蟾蜃,以區區幾十年的修煉道行,打得林封謹和敖溪都是狼狽無比啊。
所以不消說,敖溪如此心急火燎的回去,必然是要向家族當中闡明厲害,動員起來力量霸佔這裡的這塊風水寶地了。這種地方若是輕輕放過,那麼必然是天予不取,反受其禍”,敖溪自己都不能原諒自己的,至於黑山君的感受和交情,在家族的利益面前,那又算得了什麼呢?
林封謹此時忽然又進一步想到了自己與敖家的合作,想必自己在暗自慶幸敖家的妖蛇為自己打工只求管飽的同時,搞不好敖家也在暗中嘲笑自己是個傻子吧。
在妖怪的眼睛裡面,銀子完全是毫無用處的東西,銀子能拿來抵擋雷劫麼?銀子能讓自己的爪牙更鋒利嗎?力量才是最重要的!
自己一面給敖家的子弟提供走南闖北的鍛鍊機會,同時還要為它們消弭掉來自人類和朝廷的攻擊,另外一面還要讓敖家的子弟吃飽吃好,身體強壯壯碩。對於敖家來說,估計也是揀了天大的便宜呢。
而此時就拿這上古毒脈來說,倘若與敖溪一起發現的不是林封謹,而是另外一頭妖怪。哪怕這妖怪和敖溪的關係再好,在整個家族的龐大利益面前,一切都是虛無的,肯定就馬上翻臉了,再好的交情在子孫後代的前途面前,都顯得那麼的蒼白。
而此時換成是林封謹,這上古毒脈探索完畢以後,就對他半點兒用都沒有了,咳咳,更不要說林封謹的家族了。林封謹是嫌自己的老頭子和一干姨娘活得不夠長了,才會帶他們到這上古毒脈來照輻射吧。
所以,敖家就決計不用擔心林封謹會跑來和自己爭奪這裡,雙方的價值觀,文化觀的巨大差異在這裡非但沒有成為了彼此的阻礙,只要求同存異,反而成為了成功合作的最重要基礎了呢。
並且更重要的是,似乎敖家很早就認識到了這一點,敖溪這一次之所以肯不顧一切的來救林封謹,為他擋刀,這其中固然有交情在裡面發揮作用,但是說實話,林封謹一死,對敖家此時的大好局面也勢必要造成重創,利益才是敖溪對自己如此恭敬的主要原因啊。
一念及此,林封謹忽然發覺自己似乎之前走入了一個誤區,貌似現在雙方的局勢已經開始逆轉了,敖家貌似應該是更依賴自己了,而自己卻隨著各個產業的百花齊放,並不怎麼倚重敖家起來,既然是這樣的話,那麼敖家貌似就應該為此付出更多的條件了.....
至少敖家此後要在自己的勢力當中進行更多的投資,比如派遣出妖怪坐騎,又比如說煉製丹藥,當然,更重要的是,此時敖家和林家僅僅還是處於表面上的合作,最明顯的例子就是與林家合作的還是那些蟒五,蟒六等等第三代,第四代子弟。
只要沒有被冠以“敖”姓的,在敖家當中要麼就被認為是附庸,要麼就是小孩子,因此,接下來一定要讓姓氏為敖的大妖怪徹底的進入深層次的合作當中,要與林家的關係進一步的緊密,達到一榮皆榮,一損俱損的地步!
***
三天之後,林封謹已經離開了尋州,來到了中唐和西戎的交界處。
這裡乃是一處十分險要的關隘,平涼山系在這裡突出奇兵,分出了一條支脈,這條支脈叫做青唐山,此時便是中唐和西戎天然的分界線。
青唐山綿延長達數千裡,北面就是西戎的勿赤大草原,南邊就是中唐的腹心國土,寬約百里,異常險峻,有鳥獸難渡之稱。卻是有一條滔滔大河沱江從西北而來,往東南而去,在這青唐山脈當中硬生生的鑿出來了一條峽谷,其險峻湍急之處,幾乎能與金沙江大峽谷相提並論。
在大衛年間,官府感於民生之艱,便沿著這條滔滔大河在青唐山脈當中的河道,生生的在其中建造出來了一條官道。以當年大衛的盛世,也是足足耗費了三十年的光陰。
這條官道貫通之前,從中唐的耀州運送到了西戎的雄州的貨物,得繞行整整接近一千七百里,半個多月,而現在則是隻需要一百二十里,兩天一夜而已。
大衛分析崩潰了以後,西戎率先在青唐山靠近中唐的口子上面修築起來了一處關隘,叫做勐圖卡。西戎這座關卡建立了起來之後,可以簡直就像是掐住了中唐的咽喉那樣難受!
西戎的牧騎幾乎是一年四季都可以從這勐圖卡出來,肆意的在中唐腹心處的平原上進行劫掠騷擾,一旦中唐出兵的話,那麼就很乾脆的回縮排去。
更重要的是,西戎雖然境內以遊牧民族居多,但是,西戎的高層和貴族,卻是被大衛朝統治過幾百年的,對於守城攻城同樣也不是外行,所以,這一處關卡勐圖卡當真對中唐來說若骨鯁在喉,不吐不快啊。
直到西戎當年發生變亂,就連大頭人多固也死在了這動亂當中,之前林封謹與其打過交道的命格七殺的譚奉沙,也是在這動亂當中命運發生了鉅變。
乘著這個機會,中唐開始猛攻勐圖卡,卻是依然數度鎩羽而歸,可見其關隘之險峻。
鎮守這關卡的,便是天下四大名將之一的彎刀將軍烏骨突,此人的一生功業和名氣,幾乎都是建立在中唐的府兵的累累屍骨上,就連其天下四大名將之一的位置,也是由此而來。
正因為如此,誰也沒有想得到,中唐竟然巧妙的運用了反間計,成功的招降了烏骨突!將這勐圖卡給納入到了囊中,改名為降龍關,這招降的過程,此時都是一個巨大的謎團,目前只知道中唐許下的條件有“永鎮降龍關”。
有了降龍關之後,中唐終於獲得了喘息之機,不過因為西戎人依然有放牧的習慣,屬於是半耕作半放牧的國家,所以就算是降龍關易手,對他們的威脅也並不大,畢竟中唐聞名的府兵是以攻堅和血戰而知名於世,而絕對不是長途奔襲,機動,襲擾。
林封謹這時候就站在了降龍關前,仰視著這一座雄偉的關隘。
因為這一處關隘最初乃是西戎人建立的,所以就算是後來落入到了中唐之手,屢次的進行了修葺,但城牆主體那大塊的岩石牆,大開大合的建築風格,依然透露出來了蠻荒,兇殘,粗獷的風格,加上自從這關隘建立以來,至少都有十幾萬人戰死在這裡。因此自然有一種悲壯蒼涼的感覺投射而至。
不過,雖然目前中唐和西戎之間一直不和,時有摩擦發生,降龍關這一處戰略要地卻已經和平了整整二十年了。
為什麼會發生這種事情?
那便是因為西戎人相當的清楚這降龍關的險要,根本就沒有必要來讓自己的子民和士兵白白的將鮮血浪費在這裡,何況鎮守此地的還是彎刀將軍烏骨突呢?
所以,中唐和西戎之間的摩擦和戰事,往往都發生在了東北方的陝州一帶這裡的地形雖然算是平原,卻是溝渠縱橫,阡陌連綿。對於西戎人來說,平原地形利於騎戰,可以接受,對於中唐人來說,隨處可見的溝渠和阡陌卻是剋制騎兵的天然地形,在此處作戰也是並不吃虧。
在雙方都能接受的狀況下,所以陝州也是一直都混戰不休,換來的就是降龍關這裡二十年的和平。(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