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兄妹辯訟(第2/2頁)
章節報錯
三壽點了點頭,在心裡默默為嚴大小姐點了根蠟,同時得意地回頭看了眼小珠,心想:這下你們主僕總該知道山外有山,人外有人了吧?
不想卻見那丫頭此刻滿臉激動,緊張地捂著胸口,呼吸急促起伏。彷彿是在看兩大高手巔峰對決,一高手此刻已放出大招,她正期待著另一高手出手接招。
呃……行吧!你和你家小姐真的沒什麼深仇大恨?
眾人皆去看向嚴恬,尤其秦主恩,臉上挑釁之意甚濃。
可卻見嚴恬不慌不忙,認真聽完嚴愉所言後微微一笑:“兄長所言極是,這也正是小妹素日所想。大同之世無訟!孔老夫子教給人的並不是如何判定訟案勝負,而是如何讓一地乃至一國根本不發生訟案。”
呃?嚴愉愕然。這是……認輸了?
可他隨後卻見嚴恬抬眼看向自己,眼中神彩飛揚:“可二哥哥可知如何做到一地無訟?”
“這……”嚴愉一下子被問住。
“瞧,二哥哥說了這麼一通,卻不過是說了我也認同的東西。可我不認同二哥哥的,卻並非這‘無訟’之論,而是二哥哥剛剛所說的‘不問是非曲直,各打五十丈板’之言。”
“誒!這便是‘無訟’的方法!”嚴愉靈光一閃,忙抓住此線,“我認為只有如此,百姓方才知‘健訟、好訟’之可怕,心生畏懼。畏訟自然無訟!”
“二哥哥錯了。”嚴恬搖了搖頭,“荀子有云:人生而有欲,欲而不得,則不能無求;求而無度量分界,則不能不爭。
“民生有欲不能無爭,爭則必有訟!
“孔老夫子的無訟之想並不是讓百姓畏訟,而是為百姓徹底解決爭端。
“若讓一地無訟息訟,靠得不是不理曲直、不辨事非的和稀泥,而是依情據理,明辨是非,公正裁斷!
“百姓得了公理天道,自然息訴止訟。而別的百姓以此案為鑑,再遇相同爭端自然知道官府會如何做判,自己便依樣調解,不必再來官府訴訟。
“可若依二哥哥之言,不問曲直但求無訟,理曲健訟之人得一半直,纏得被誣之人得一半罪。雖止訟一時,但爭訟於後!
“若如此,那無賴之人,理曲反得了一半利益。其為爭得不當之利,必會尋釁滋事再興訴訟,漸成刁民,專以訟得利,以致誣告陷害,捏造是非。
“屆時官府再如二哥哥所言,不問曲直,各得一半利,各責一半過,長此以往顛倒黑白者愈多,訟案紛爭者不斷,反而有違息訟本意,更不可能做到無訟之境!”
“這……”嚴愉一時語塞。
嚴恬微微一笑:“二哥哥可知你推崇的無訟盛世舜帝時期,舜帝本身就是一位解決紛爭、判案如神的高手?
“《史記·五帝本紀》中有云:舜時‘歷山之農者侵畔,河濱之漁者爭坻。’而‘舜耕歷山,歷山之人皆讓畔;漁雷澤,雷澤之人皆讓居;陶河濱,河濱之器不苦窳。一年而所居成聚,二年成邑,三年成都。’
“官府是百姓的主心骨,是天理公正。百姓叫主官‘青天父母’,不是讓這青天不分是非地各打五十大板,而是為他們做主,給他們平冤!
“官府要做的是‘無情者不得盡其辭,大畏民志’。無人敢隱瞞真實情況,無人敢花言巧語,無人敢誣告陷害,人心畏服,這才是‘無訟’的根本!”
一番話說完,滿屋皆靜。嚴愉看著妹這位大堂妹,心中不禁翻起驚濤駭浪。看來自己終是小看了這位妹妹。她並非只是個仗著父親疼愛任性妄為的刁蠻丫頭,而是一個心懷天下民生、有大智慧之人。
可惜……嚴愉皺起眉頭。她畢竟是個姑娘家。若是男兒,定是定安侯府之幸,門楣之光。可若一個女子有如此大的胸襟,卻不是家族之幸,亦非她本人之福。
一旁的秦主恩卻沒有嚴愉那麼多考量。此刻他已目瞪口呆完全處於震驚之中。
他原本以為這世上的女人都是困於後宅,眼界窄小,也只有他外祖母、他娘這倆個是胸懷家國、超然脫俗的奇女子。
可卻沒想這樣的奇女子今天竟在洛州又得遇一個!而且還是個十五、六歲的黃毛丫頭!
“說什麼呢?這麼熱鬧?”正在此時嚴文寬信步進來,笑著打破了沉默。
小珠趕緊行禮跑去倒茶。
三壽摸了摸鼻心想:您老進來之前這屋子裡靜得跟停屍房似的。您是從哪兒看出來熱鬧的?
“爹爹。”嚴恬轉頭看見她爹不禁喜笑顏開,“前衙的案子審得如何?”
“哈哈……沒事了。糾紛皆已理清,二人心服口服,原告撤訴,再無爭端。”
“二哥哥可聽見了?”嚴愉轉臉看向嚴愉,笑得滿臉狡黠,“你讓小妹有空多讀讀聖賢之書。那小妹也奉勸二哥哥一句,有空多瞭解瞭解百姓疾苦、經濟民生。可千萬別再鬧出‘何不食肉糜’的笑話。
“小妹雖為女子,可卻斷然說不出這樣的話來。”
嘿!你這丫頭!
嚴愉剛剛對嚴恬建立起來的好印象立刻煙消雲散。他伸手點了半天,卻愣是氣得說不出一句話來。
“哈哈哈哈哈……”一旁的秦主恩大笑起來。
能言善道的嚴愉今天終於碰上了硬茬兒!看來這丫頭之前對自己還算是客氣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