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

“前些日子,舒巡撫為了和奴婢搭上線,提議在江西,為奴婢修建家族祠堂。奴婢能有今天,全仰仗皇上恩典,和祖先沒有關係。以後,奴婢周全也靠皇上施恩,和祖先也沒有關係。奴婢沒啥親人,如今無父無母無兒女。幾個旁系親戚,其實也只想沾奴婢的光。所以,這家族祠堂,沒有建的必要。奴婢想讓舒巡撫,汪海,把建祠堂湊的十五萬銀子,解來京城。奴婢再想法,湊個五萬兩,皇上內帑十萬,合計三十萬兩,給熊經略解去吧。”李英面帶苦澀又道:“只有皇上好了,奴婢才會好。”

隆興帝沉吟片刻,點頭道:“也只能如此,邊關軍士餉銀,再拖不得了!你能有這份心思,很好!若是滿朝文武,天下百官,都能如你這般想,大華,何至於此!”

“皇上,奴婢或生或死,都是皇上的人。所以奴婢對皇上沒有二心。但那些百官,和奴婢處境不同。”

“朕知道他們有私心,有私慾。他們可在前朝為官,可在本朝為官,可在異邦為官,就算天下易主,改朝換代,他們一樣可以為官!唉!可大華朝,萬千黎民,也只能靠他們來治理啊!”隆興帝一聲長嘆。

“奴婢該死!奴婢不是這個意思!大華朝一定千秋萬世!”李英撲通一聲跪下。

隆興帝冷哼一聲:“回看前朝,你告訴我,哪個朝代做到了千秋萬世?少說這些來哄我!你這話,還不如那二十萬兩銀子好聽!”

李英叩首泣淚,不敢回話。

隆興帝沉默片刻,道:“以後,再有人給你送銀子,該收,你就收著!”

李英點頭:“是,奴婢願為皇上,肝腦塗地。”

“你去吧!”隆興帝嘆口氣。又道:“擺駕,坤寧宮!”

隆興帝對百官失望,心情極度不好,就想去坤寧宮,和皇后說說話。

大華張皇后張嫣,出身書香世家。知書達理,儀態端莊,人也生得極為美貌。張皇后行事嚴正,母儀天下,在後宮很有威望,也深受皇上信賴。

張皇后聽傳皇上前來,急忙帶著隨侍宮女迎出門。

見隆興帝龍行虎步而來,張皇后迎上,面對隆興帝盈盈一拜,微笑道:“皇上國事繁忙,怎此時有空來我這裡?”

“心裡有些煩悶,來看看你,和你說說話。”隆興帝拉起張皇后,兩人相攜而入。

跨進門,隆興帝一眼看見張皇后書桌上一本開啟的書,笑問:“皇后在看什麼書?”隨手拿起一看:奸佞列傳,趙高篇。

張皇后輕輕取過隆興帝手裡的書,放在一邊,微笑道:“前朝之事,後世為鑑。我閒來無事,就翻來看看。皇上心裡煩悶,我們一起敘敘話罷。”

隆興帝點點頭,低聲道:“大華日益衰敗,千瘡百孔。我雖有心勵精圖治,卻止步於無米之炊。大華若亡我手,我又如何去面對列祖列宗。每每思慮至此,我心裡萬般憂愁。”

張皇后伸出手,輕輕撫摸隆興帝臉龐:“皇上受命於天,即為天命所歸。只要皇上有心勵精圖治,遠小人,近賢臣,恩澤四方,造福百姓。天意自然會解災去難。皇上勿要憂愁,勿要煩惱。”

隆興帝伸出一手,按在張皇后手上,輕聲嘆口氣:“邊關欠餉,急需三十萬兩。國庫空虛,內帑僅剩十萬兩銀。”

張皇后垂下眼幕:“我這坤寧宮裡,有不少皇上昔日賞賜,可拿去賣掉換做銀兩。”

“南昌商戶集資十五萬兩銀,為李英修建祠堂。李英要他們將十五萬兩解入京城,他再籌措五萬兩,與朕內帑存銀,一起解往邊關。我的皇后,一聽缺銀,開口變賣坤寧宮物件!可滿朝百官!食君之祿,受萬民供養,他們卻無計可施!”隆興帝冷笑道:“朕的賢臣,現在何處?”

張皇后眉宇間一絲愁色:“皇上,百官行事,自有法度規則。李英是皇上的內侍,皇上的奴婢。我和皇上是一家人。這些關係都不同,行事自然不一樣。百官,也有百官的難處。皇上不必苛責,也省的自己煩心。”

“軍士欠餉短期算解決了,我現在可以不煩心。可是,接下來呢?下一次再欠餉銀,真要我變賣坤寧宮物件?那再下一次呢?”隆興帝嘆口氣,道:“秦二世亡,趙高死有餘辜!李斯罪無可恕,秦王識人不明,胡亥咎由自取,扶蘇引頸受戮。細細一想,誰無錯?人人都有罪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