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個江西去年定額約兩百萬兩。兩成40萬兩,全部都算皇上內帑收入,舒巡撫可能會在商業上有所作為。”

“棋賽已經結束!此事己了。奏摺留中不發。你告訴舒庭軒,讓他在江西,安心做事,用心做事。但不可獨斷妄為,激起民憤,若引發民亂民變。那可真要他出來承擔責任了!”隆興帝最後兩句說得極為嚴厲。

“是,皇上英明,奴婢明白。”

“若是其他地方,都能增收兩成多好?遼東兵亂,熊延明去解決了嗎?”

“皇上,只是臨時解決了。兵亂被平,帶頭作亂的幾十名軍士被正法。兩天前,熊經略的摺子就到了兵部。摺子上說了,朝廷必須儘快籌措銀兩,否則下次兵變,恐怕他也彈壓不住,後果不堪設想。”

能做到皇帝身邊近臣,首要就是,皇上有問,近臣必答!國家大事千頭萬緒,你得猜到皇帝問什麼,事先做足準備。

僅僅靠溜鬚拍馬,最多就是一寵臣,離近臣,權臣,還遠著呢!

隆興帝眉頭緊鎖:“熊延明的摺子兩天前就到了,內閣怎麼還沒有遞上來?”

“奴婢也去內閣問過幾次,熊經略的摺子其實就一個意思,要銀子。戶部沒有銀子,內閣也就擬不出章程。所以摺子還遞不上來。”

大華國家大事,各級部門,地方,寫好摺子送到朝廷。分給各部處理,各部給出處理意見,或者處理不了,最後都統一交給內閣。

內閣必須給出最後處理意見,就是章程。然後交給司禮監,司禮監整理一下,交給皇帝批示。準或者不準,或者皇帝有其他意見,都可以批註上去。

然後,司禮監,取出皇帝大印一蓋!就算處理完畢。

司禮監再把摺子還給內閣,內閣昭告天下,就可以執行了。

皇帝如果想偷懶,就把蓋章的活兒扔給司禮監。朝廷諸事,基本就是內閣說了算。司禮監只負責蓋印。

司禮監的太監如果強權,就會自己決定是否蓋印,甚至以皇帝名義,另出意見,然後蓋上皇帝大印。

內閣如果覺得,批示離譜,不能執行,還可以把蓋印的摺子,封還給司禮監!不受理。這條命令就無法執行。

事實上,這是內閣和皇上,一個可以互相制約的機制。

誰放權,另一方就強勢。誰強勢,誰就能掌握朝政。

所以內閣,不管面對什麼政務,都必須自己先給出章程,做出批註。

隆興帝聽完李英的話,面色一凝,喝道:“兵家大事!他們打算壓到何時?”

李英小心翼翼道:“奴婢也在催促他們,內閣可能在協商,怎麼找皇上要內帑的銀子。”

隆興帝一窒,只覺得一股股怒氣,刷刷刷在胸中騰然而起!怒道:“就只能想到朕的那點內帑?這就是朕的股肱之臣?上不能匡主,下不能益民!盡皆尸位素餐!”

李英不敢回話。

隆興帝長吐一口濁氣,嘆息一聲:“可朕的內帑,也空了啊!就剩十萬兩壓箱底兒。朕,又去哪裡找銀子呢?熊經略說,還能堅持多久?”

“最多兩三月。”

“兩三月,各地賦稅還有半年才會繳上來!把那十萬兩,都給他們!都給他們!內帑空空如也,我看他們,以後還怎麼惦記!”

“皇上,熊經略那裡,至少要三十萬兩銀子。十萬兩不夠。”見隆興帝面色一變,李英急忙道:“皇上,奴婢有個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