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紙上談兵(第2/2頁)
章節報錯
秦楓歪著頭,前世看過不少網路小說,裡面有描寫商人走貨。遂面帶疑惑問:“哪裡來的胡商?三個月能來幾次?不是至少兩三月才能往返一趟麼?”
賈頌道:“胡商到處都有,草原上,沙漠上。他們一來一回,確實要很長時間。但和我們交易的胡商,是長期駐紮在南昌,像代表一樣。胡商來南昌進貨,出貨,語言不通,市面不熟。就請這些代表出面與我們生意交接。隔三差五就有胡商來南昌,我們布行一兩個月一兩單,算最少的了。”
秦楓笑道:“懂了,非我華人,皆為胡商。和你們打交道的,就是胡商駐京辦事處。哈哈。不,是駐江南辦事處。如此說來,這買賣不錯,利潤雖少,勝在簡單。積少成多,還是能賺不少!”
“積不起來啊!”賈松一邊抱怨,一邊從懷裡掏出帖子,清單:“先生請看,50兩還沒賺到,這就有100兩的支出了。”
秦楓瞄一眼問道:“帖子?有人請客,要你家準備賀禮?看你一臉不情不願的。”
賈頌苦笑:“賀禮還好,落個人情,以後還有來回。這個帖子,有進無出。還躲不了。”
“呵呵。有這麼霸道的帖子?”
“先生你看,這是行會帖子。說是要給個大太監家裡,重修祠堂,預計十萬兩白銀。我們幾十家布行,承接地板石材費用,一萬兩。攤下來每戶一百兩!布行這個月,又白做了!”
祠堂?秦楓一愣,魏忠賢?終於能遇到個歷史人物了?當下接過帖子一看,就是張行會聚約的帖子,一張福建石材行的核價清單,沒看到太監名姓。
秦楓忍不住開口問道:“是為哪位公公修生祠?”
“生祠?不是生祠。是家族祠堂。李英,李公公。早些年,他父母逃難過來,李公公就出生在南昌。後來一大家子又去京城討生活,他不知怎麼進了宮,現在是朝中內廷第一人。撫臺舒大人想巴結他唄!要在李公公當年出生之地,為他起一座祠堂!李家現在在南昌,一個親戚都沒有,修祠堂何用?只是苦了我們!一百兩啊!”賈頌壓低聲音抱怨。
秦楓心裡掠過一絲失望,徹底斷了尋找歷史的念頭。轉而對賈頌苦笑一下:“強行攤派?”
“是啊!除非不做布行了。花我們的銀子,真夠奢侈,一個鋪地的石材,就要一萬兩!我家這兩進的宅子,差不多也就才五百兩。”
一文當一元。賈家這次攤派一百兩,等於秦楓前世的貨幣十萬!難怪賈頌不滿之極,這攤派,是有點高。
秦楓安慰賈頌道:“這石材,從福建拉來,價錢自然會高些。千百年以後,這祠堂,沒準兒會成歷史古蹟。裡面有你賈家的一份捐建,你子孫後代,與有榮焉。”
賈頌無奈道:“先生倒是看得開,都想到千百年以後了。我不服的是,這石材賣價裡面,肯定有人吃了油水!”
秦楓笑道:“呵呵,那又如何?你總不能自己去福建買石頭啊?!”
賈頌有點囧:“我就一百兩的攤派,來回一趟,不值當。”
秦楓心裡一動,沉思片刻道:“不是總數一萬兩麼?你給個八折,收八千兩,幫大傢伙一起從福建拉石頭回來。”
賈頌撓撓頭道:“雖說這石材在福建買,確實最多兩三千兩銀子!但這麼多石材,得一百多倆車才能拉回來!還得請兩三百夥計,福建來回一趟兩個月。要虧本啊,先生!”
“那人家石材行的,這麼拉過來,怎地不虧?”
賈頌想想道:“或許石材行是做熟了的,那邊人車便宜點?我家僱請周叔,他帶馬車,一個月6兩。可我租個能去福建的馬車,一個月起碼得給10兩。還有,布行的夥計3兩月例。跟著我去福建賣力氣,起碼得6兩。算上路上人馬吃的,我能做到持平就不錯了。”
秦楓憋憋嘴:“福建的石頭,拉到這裡能賣兩三倍。那你這裡的貨物,拉到福建去賣呢?”
賈頌搖搖頭:“若能拉八千兩的布匹過去,是能賣到兩萬兩以上!但是秦先生,走商一要本錢大,二要有實力!這一路上,到處是山匪強盜!我們要被搶的。”
“你剛才還說,能賣兩萬兩,請護衛啊!”
“先生,我給你大概算算。兩萬兩,除去剛才那些人馬費用,買石頭兩三千兩費用。還剩一萬兩。出力的夥計,月例至少6兩。那賣命的護衛,按照護院的價碼請,大約三四十兩月例,來回兩個月,七八十兩。這一路山匪特多,護衛請少了不行。我請一百多個護衛,銀錢還是持平,還危險。”賈頌搖頭擺手:“我做不下來。”
秦楓哼一聲:“誰要你買石頭回來?去了福建賣了布,得銀兩萬,在福建進其他當地貨,拉回來賣!兩萬變多少?五萬?六萬?你請200個護衛吧,夠不夠?乾脆300個。你自己算的,一萬兩銀子馬伕夥計成本,兩萬多兩銀子護衛成本。你不是還賺兩萬左右?”
“那石材呢?”
秦楓指一下清單:“這石材清單賣價不是一萬麼?你賺一萬兩好了。”
賈頌怔一下:“是啊!人人都知道走商販運利潤高,但是苦於缺本錢,沒實力!我這裡如果有八千兩,能請到護衛,不是兩樣都有了?先生言之有理!”
秦楓得意地笑道:“對我而言,要賺錢實在太容易!先生我的苦惱是,當我賺到巨大的財富以後,如何才能守得住!賈頌,以後乖乖聽話,先生要是滿意你了,帶你賺大錢!讓你捐個秀才,我捐個舉人,再讓你捐個舉人!哈哈!豈不美哉?”
賈頌嘿嘿一笑:“是,先生,我一定在我姐面前,淨說你好話!”
“嗯?!去吧去吧,做你的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