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有些墨跡未乾。

原來是康教諭剛剛抄寫下來的。

康教諭又說道:

“這篇文章是樂律先生山上個月在福州府文路寫的。”

“裡面是他對現在戲曲,樂律的看法。”

“樂律先生他特別喜歡樂聲工整。”

“就是戲樂之道在於合規。”

“即便是內容欠佳。”

“也要文曲紮實。”

張洛聽了會。

他對這塊的興趣不大。

倒是另外一件事。

被張洛給留意住了。

“老師,你剛才說的福州文路是什麼東西?”

康教諭笑著,彷彿預料到張洛會問這個問題。

又從主臺拿出一本冊子。

說道:

“福州文路是福州的一些讀書人。”

“辦的一家文報。”

“在福建的一些名家。”

“每個月都會交些文章上去。”

張洛接下這個冊子。

發現冊子的封面很薄。

紙張摸上去也很糙。

開啟一頁發現裡面的字都些不工整。

得仔細觀看。

才能看得清上面寫的什麼。

康教諭又說道:

“這種文報一個月發一本。”

“是每月月底發出的。”

“送到晉江縣城起碼也要十天。”

張洛轉眼一問:

“福州有福州文路。”

“那咱們泉州府有自己的文報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