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章:不小的數目(第1/4頁)
章節報錯
哪怕是稍小的燒火樹枝。
也基本找不到多少。
閩廣地區經過兩宋以及前元的發展。
到了明代中期也算是人口較多的省份了。
小的山林都被開墾成了橫田。
不適合種植的地方。
在洪武年間,也都被朱元璋下令種上桑樹。
桑樹是福建重要的資源物。
不能隨意去砍伐使用的。
幸運的是,福建的冬天算不得寒冷。
不需要過多的取暖物資。
這也是自宋朝後,南方經濟逐漸強於北方的主要原因。
中原地區在經過多朝的砍伐消耗後。
冬天取暖的成本逐漸膨脹。
在南方糧食補充上來後。
北方地區便更加難生存了。
張洛內心思緒了一陣。
西方的近代工業革命不光是提高了機器的作用。
重點是高效的機器改變了人類的生活方式。
煤炭,石頭,還有天然氣的發現。
讓隱藏在地底的能源代替了傳統的樹木。
從而使生產力急速發展。
故而使得工業機器擁有了,強於肉體幾百倍的作用。
想回到悶爐製鹽法。
明朝的悶爐法最大的缺陷就是耗料大。
這也是鹽場裡的鹽匠又被稱為爐戶的原因。
鹽匠的主要工作就是燒爐。
從洪武年間設計灶爐戶籍開始。
就允許爐戶使用附近的農田和蘆葦地。
小部分鹽場還允許爐戶上山開採樹木。
但到了嘉靖年間。
鹽場周邊的山林都出現了開採過甚的情況。
一些蘆葦田也因為過度的開採,慢慢枯竭了。
到了這種地步,爐戶們需要向周邊官府請求材料支援。
有了燒火的燃料才能產出鹽來。
裝好了精鹽之後。
張洛又想起了曬鹽法的一個缺陷。
東南沿海地區再過幾個月會進入颱風多發時。
到了那個時候,經常看不見太陽就曬不了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