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 豆乾(第1/2頁)
章節報錯
池桃心裡暗暗納罕,原先只以為是家裡窮,吃不起油。可酒樓飯店也是如此,難道在這個時代,炒菜還沒有推廣開麼?
迎賓樓做午間和晚間的生意,到底是府城繁華,人們富足些,不斷地有客進門。忙活一天下來,到戌正時分才下了門板。
汪掌櫃算了賬,今日和往日差不多,扣除人工和材料成本,盈餘是二兩六錢銀子。
這酒樓東家在京城做官,祖籍倒是就在豫州本地,老東家又給了女兒做陪嫁。如今離的遠了,也就每年汪掌櫃送一年的紅利進京時才見見東家報賬,其餘時間倒也逍遙。酒樓一年的出息也就七八百兩,在東家眼裡自然不是什麼大數目。
汪掌櫃哼著小曲鎖了賬本,到後廚裡轉了轉,見大師傅們已經走了,幾個洗碗的小工和跑堂的把後廚拾掇得差不多了,看了看還剩下些豆腐,想是大師傅們瞧不上不要的,便對幾個跑堂的道:“這豆腐不禁放,你們幾個分了帶家去吧。”
幾個人應了,每人分了小一斤,借了店裡的碗端著。
池桃見鍋邊還有半碗滷驢肉的滷水,一個洗碗工正要倒掉,便問汪掌櫃:“這滷水不要了麼?”
汪掌櫃看了一眼:“這東西多的是,你想要自己帶回去就是了。”
太陽一落山,池杏聽見外頭有人走路的腳步便跑到門邊從門縫裡張望一會兒,嘴裡嘀咕著:“桃兒怎麼還不回來。”
阿楚懶洋洋地趴在桌子上:“陶兒?你們夫妻倆稱呼真怪。”
池杏說漏了嘴,掩飾道:“我們鄉下長大的,不講究這些!”
阿楚眼珠轉了轉,來了興致:“那你們就是青梅竹馬咯?”
池杏含糊道:“反正她一生下來,我就認識她!”
阿楚又有些憂愁:“呀,你們真好。其實我知道上京是因為太后祖母要給我說親事,也不知道是什麼樣的人。”
池杏沒答言,早已聽到門板輕輕叩響,便飛一般地跑過去開了門。
池桃邊鎖門邊問:“今日可有什麼事?吃了什麼?”
池杏接過她手裡的東西,心疼道:“沒事,家裡平安著。這一天你可累著了吧?”
阿楚撇撇嘴:“有什麼累的?他在酒樓幹活兒,肯定吃的好,我們在家除了菘菜還是菘菜!”
池桃往廚房轉了一圈,見昨日買的肥豬肉還掛在灶邊:“怎不吃些肉?”
池杏看了阿楚一眼:“阿楚嫌太肥了膩得慌。再說肉太貴了,以後可別買了。”
池桃“哦”了一聲:“我煉些油,你以後做菜點些。”
池杏奪過菜刀:“你哪會做這些?你說怎麼弄,我來就是了。”
池桃想想在這原始的廚房裡,自己的確有點力不從心,便把傢伙遞給池杏:“先把肥肉切成薄片。”
自己便去抱了些柴,先把灶燒上。
池杏邊切肉邊抱怨:“這住著處處都要錢,連燒的柴禾都得買。”
池桃笑著搖頭:“行了,就把肥肉片下鍋,小火煎。”
“啥叫煎?”
池桃撓撓頭:“就,火小些,把肉片在裡面翻就行。”
池杏這才聽明白了,卻不解其意,但想到妹妹說的總沒錯,便依言做了。
不多時,肉片滋滋滋地響著飄出香味,慢慢滲出了油脂。
“呀,這是?”
“豬油呀。”
阿楚聞到香味,也跑到灶房看熱鬧:“哦哦哦!我見過我們王府廚下的婆子用這個炒菜!”
池桃黑線,原來這時代不是沒有“炒”菜,只是成本太高,平民百姓還沒有接受而已!
本來還想靠把這烹飪技法賣給酒樓,賺一筆錢的……
豬油煉好盛起來,剩下些油渣,池桃便道:“明日買些麵粉來做油渣餅子吧。”又拿過豆腐:“這是今兒酒樓裡剩下的,咱們做了豆腐乾吃。”便切成長條,又把帶回來的滷水倒進鍋裡煮開了,把豆腐條放進去泡上。
次日起來,池桃先把豆腐條撈出來,小心地晾到院子裡,才去酒樓上工。
幾天下來,幾乎日日都帶些豆腐回來,便都曬了做豆腐乾。
第一批豆乾曬好,池桃裝進盤子裡,拿給池杏和阿楚嘗。池杏讚不絕口:“真香!又有嚼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