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九章 兩次接兵(第2/2頁)
章節報錯
結果還真發現有一名青年曾經受到過行政拘留處罰,不過這位家長卻熱切期望將小孩送入部隊,也許孩子長大,已經難以管束,只有到部隊大熔爐中,才能徹底改掉惡習。
或許受了武裝部領導指定,當晚還真找到了我,見如此熱切,想起當初入伍不易,心腸一軟,對這位家長說,只要縣武裝部同意,自己當作不知道。
回到部隊,兵分兩路,一路送到福州,一路帶到漳州,這名新兵特別帶到了身邊,在我擔任排長的新兵連,因此擔心了一陣子,好在這名青年還算聽話,記著我的交待,老老實實的服役了兩年,光榮退伍回家。
臨近家訪,那位營部老參謀表現出急切,多次在我耳邊嘮叨,要分給他幾個鄉鎮,讓他單獨走訪,如何想法,我當然知道,考慮到年齡比我大,兵齡比我長,最後還是同意了。
結果不久就有情況出現,縣武裝部領導特地找到我,說有兵源家庭反應,家訪時開口伸手,影響很不好,提醒我們注意形象,從此再不敢讓他單獨家訪。
接兵回連,一切順利,到七連擔任副連長的那一年,同樣的時間,又被安排接兵,這次到的是蘇北,隸屬鹽城的一個臨海小縣。
在這裡碰到了大西北過來的接兵幹部,同樣年輕,部隊駐紮省會,從機關選派,處處帶著些高傲。
部隊工資待遇此時大幅度提高,或許他們部隊地處偏遠西北,比照內陸,普通家庭工資相對太低,因此有優越感,此時帶到了接兵之地。
我們的工資同樣大提高,但是再高也無法與當地比,地處沿海,漳州儘管稍顯落後,但那是相對泉州廈門而言,事實上收入仍比部隊要高。
幾年建設,漳州已經大變樣,城區擴建,街道拓寬,儼然已有現代都市風範,駐地農村,打輛摩的進城,眼花繚亂,身著軍裝,並不是特別受市場**店待見。
受輕視慣了,到這裡依然收斂,不過蘇北確實還比較落後,甚至不能與老家相比,作為經濟大省,號稱江浙之地,這裡處處顯得慢了半拍。
縣城稍好一些,但是也見零亂,老家縣城電網改造,已經很少看到露天線杆,這裡卻處處聳立。
農村要更差一些,每個村莊,似乎得到當地財政扶持,每家房屋,外形一致,支了個屋頂,其實只有一層,一式三間,家家相同。
此時的老家,農村房屋翻新很快,青磚為牆,現澆為頂,一般都建成兩層,前有水泥欄杆,後有另建廚房,澆築了水泥平頂,作為露天陽臺。
三伯父的小女兒,嫁在了鳳凰山附近的石巷,躲避計劃生育,想生個男孩,剛建成的的平房被強行拉倒,不久又重新建成,而且是兩層,兩個勤勞由此可見,不過卻一直沒實現生兒子的願望,四個女兒之後,被罰怕了,再不敢生。
不孝有三,無後為大,農村生兒養老傳宗接代觀念相當重,類似躲避政策偷生的時有發生,母親的一位表哥,住附近柏林村,為了要個孫子,在父母的幫助下,躲在宋卜,打游擊式的輾轉,我曾經帶路,情景依然記得,努力之下,還真偷生個兒子。
沒被發現,因此免受了處罰,沒有被扒谷拆房,其實弟弟也算是偷生,只是那時年齡小,還不知道,父親因此請假,帶著母親躲在奶奶身邊,直到弟弟生下,借讀在我家的弋陽大表兄,就是因為這個原因,代替了父親,教了一段時間書。
或許不只是老家,全國都有這樣現象,有著名小品演員,因此編了個《偷生游擊隊小品》,在中央電視臺春節晚會播出,特別能反映當時的這種現狀。
這樣的高傲,並不妨礙交往,一個月時間,聚在了一起,四處遊玩,顯得相當熱鬧,為了方便,沒有住賓館,而是選擇了一傢俬人旅行社,吃住包乾,經濟實惠。
窮則思變,經濟不發達,這裡的年青人當兵的願望,比浙江臨安表現得更強烈,特別是我們部隊,地處沿海,靠近廈門,更令年青人嚮往。
諸如浙江臨安出現的不願報名,刻意躲避,這裡沒有出現,無論青年還是家庭,表現得都非常積極。
沒有完不成徵兵任務煩惱,卻有地方武裝部私下打算,不假臨安,體檢政審都會通知我們參與,但卻時常想著法子,讓我們不到現場,過後再告知結果了事。
本來也不屬於我們的職責範圍,有他們各種法子阻止,也不太願意去,只是在最後的家訪時把好關就行。
這一次擔任指導員的是一名剛畢業一年的新排長,是一名部隊生,出身北方的一個部隊,活潑好動,思想前衛,網友很多,單獨家訪的想法,也相當強烈,吸取上次教訓,並未讓他獨行。
接完兵之後,回到福州,立刻找到教導員,遞上了休假申請,當年的假沒休,已經是年底,將過期作廢。
教導員卻沒批,沒有過多解釋,幾天之後,團部來了命令,要我擔任福州營的新兵連連長,才知道為什麼不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