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二章 暑假(第2/2頁)
章節報錯
暑假期間,時間充裕,我特地趕往弋陽,探望表姑和各位表哥表弟,感情深厚,不但是因為父輩親情,還是因為我們之間常有接觸,常有聯絡,包括在我家寄讀的老大,當海軍的老二,教書育人的老三老五,當警察的老四。
弋陽是革命先輩方誌敏的故鄉,烈士的豐功偉績彪炳千古,一部《清貧》傳誦後人,留下巨大精神財富,戰鬥過的圭峰,丹霞地貌各有奇異,成為獨特的風景區。
此行留下許多深刻印象,其中之一就是見到這位名如男孩,素未謀面的筆友。
到達弋陽表姑家,當時他們還住在鄉下,表弟用他的摩托車,載著我從鄉下趕到縣城,去找這位筆友,表弟對這位筆友應該十分熟悉,路徑很熟,見面之後,從表弟眼神中,能看到有些異樣表情,具體如何,有過什麼故事,或許只有他們清楚。
彎彎曲曲一條老巷子,有一排“插隊”年代常見的平瓦房,其中一戶門前,敲門聲響過之後,一串悅耳的年輕的詢問聲飄了出來,表弟回應之後,房門開啟,一位妙齡少女出現眼前。
一身時下流行的白底碎花連衣裙,齊肩短髮下襯托著白皙臉龐,嬌嫩白晰,真正是美豔不可方物,雖然是陰天,但她一出現,天空似乎都明亮了幾分,這時才理解,為何表弟表情異樣,同窗三載,肯定有過追求。
書信話多,見面卻難有話語,招呼簡單,問候簡單,過程更簡單,為了凸顯我,表弟特別提到我在軍校是見習連連長,她對這個好像並不感興趣,只是見到了筆友,著實興奮了一陣。
條件不足,沒有經驗,除了高興再無其它,如果放在現在,肯定會相約吃飯增進了解,那時都比較單純,還沒有這種交往理念,表弟家住鄉下又要急著趕回去,不久告別。
這段插曲過後,我才瞭解,兩個確實有些故事,理想在現實面前總是要讓步的,這位筆友分配在一個比較偏遠的農村學校,正想辦法進城。
表弟沒這個能力,他的處境也不樂觀,分配在另一個偏遠山村小學任教,距離產生的不是美,而是現實的無奈,家庭不滿意,個人不熱心,最終漸行漸遠。
作為筆友,後來還有過幾次書信,話裡行間,相互逐漸客氣,再不似以前熱切,或許是見面之後,少了一份新奇,少了一份神秘,從此書信漸少,在我軍校畢業之後,不久她也換了學校,書信中斷,再無聯絡。
表弟當時在校任教,同樣放了暑假,時間充裕,帶著我到圭峰遊玩,遊玩的方式很特別,也不買票,操著本地口音,一句本地人哪要買票,騎著摩托車直接闖入。
一個田野空氣特別清新的早晨,乘坐表弟的摩托車,愜意的穿行鄉野公路,富饒的信江平原,江南韻味濃厚,稻田肥沃,接連成片,一望無垠,遠處有山勢延綿,孤峰凸起,海拔並不算太高,貴在奇怪,就是圭峰。
丹霞地貌特徵明顯,似乎就是紅褐色岩石連成的整體,高低不平,起伏不一,岩石裸露之處,寸草不生,歲月打磨,常見圓整平滑,風雨浸蝕,時有坑洞巢穴,跟隨山勢,有時巍峨聳立獨成一景,有時溝壑漫延交錯縱橫。
草木生命力旺盛,時有生長,或零星散佈,灌木低矮,雜草叢生,或聚整合林,歲月淤積沙土,漸厚漸肥,養育生長,高大挺拔,蒼翠成蔭,遮掩遺蹟,暗藏人文景觀。
孤峰挺立盡顯險峻怪奇,樹木成林盡顯幽靜秀美,大自然之鬼斧神工令人讚歎。
圭峰原名龜峰,因山石相疊如龜,所以得名,後代文人以龜字不雅,不應景緻,有損美名,用同音之"圭"字代替,圭原指古代禮器,彰顯身份,山勢沉穩古樸**,倒有幾分圭之神韻。
進入圭峰,遊客不少,熙熙攘攘,有些是跟隨旅行社組團而來,導遊前引,一路講解,樹木之中,有石階蜿蜒,小商小販時常在路邊出現,售賣飲料點心,以及當地特有的工藝品。
欣賞美景,沿石階曲折攀登,一處懸崖之下,岩石天然凹陷,遮擋了陽光風雨,一位雪白鬍須飄逸的老者,擺了算命攤子,遠遠的看到遊客,就熱情招呼,旁邊不遠還有一位老嫗,擺得也是算命攤子,同樣熱情異常。
三言兩語,勾起興趣,儘管不信,經不住勸說,堅持一切隨緣,如果算得準再日後還願,或許這就是他們積累的經驗,最終目的還是增加收入,閒坐了一陣,聽了些畿語,不管靈不靈,多年之後再次遊玩,還了個願,當作了個心結解開。
學員身份,津貼微薄,委實花不起這個錢,表弟剛參加工作,家境亟待改善,一樣不敢隨意花錢,否則也不會以一名教師身份,不買票闖入景區。
再往前走,跟上了一個旅遊團,湊熱鬧般跟了上去,聽些歷史典故故事傳說,瞭解些來龍去脈發展由來,有一處岩石相鄰緊靠,下成狹窄道路,導遊稱此處叫一線天,講解的名稱由來,與杭州靈隱的一線天如出一轍。
好奇之下,與這名導遊聊起了一線天傳說,聽我說得如此詳細,導遊竟然起了疑心,悄悄問我是不是上面派來暗訪檢查的,這倒讓我沒想到,見她如此小心謹慎,就沒再跟從,表弟因此事,對我瞎吹鬍侃的功夫大加讚賞。
假期無拘無束,從無比緊張無比嚴格的管理環境,到自由自在無人束縛的輕鬆隨意,暗合聖人之語“一張一弛文武之道也”。
往返途中,乘坐列車穿過崇山峻嶺,空谷幽深蒼翠欲滴,徒步一次的想法總會浮現,世間多少美景,因躊躕不前而錯過,多少機會,因猶豫不決而失去,又有多少成長,因患得患失裹足不前,最終成為平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