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六章 身先士卒(第2/2頁)
章節報錯
剪刀平時統一放在倉庫保管,使用時才發下來,好的剪刀都被學員記下,常有為一把好剪刀而起爭執,有些好用的剪刀,結合處的螺釘被磨斷,更換螺釘後還會繼續使用,可見一把好剪刀多麼為我們看重。
第二學期,見習一連成立,草場任務劃分,這時常見兩個見習連之間,為任務多少輕重發生矛盾,面積有大有小,草勢有弱有旺,一碗水總難端平。
矛盾常有,但是一旦任務明確,就不會考慮太多,甩開了膀子幹,都是年輕小夥子,競爭無時無處不在,包括了剪草,比得就是特別能戰鬥特別能吃苦,任務即使再重,也要努力趕在其他班或其他人之前完成。
擔任區隊長之後,人還在班裡,照樣要受領任務,本班任務完成,還會幫助本區隊其它班,再到後來擔任見習連連長,本連的任務都會積極參與,往往是最晚放下剪刀的一個。
一班有一個湖南籍學員,從蘭空考入,他曾經對我開玩笑說,割草時當班長是“老黃牛”,任勞任怨一個人拼命幹,當區隊長和連長是“國際戰士”,哪裡沒完成到哪裡幫。
這樣的態度和精神,影響力還是有一些的,都是同齡人,將心比心,誰也不好意思偷懶,後來都有了這種認識,班與班之間,區隊之間,互相幫助,互相激勵,持續到了軍校畢業。
時間到一九九八年,全國多處流域,遇上百年難見洪水,我們這一兵種所屬部隊,出了一個抗洪英雄李向群,灕江同樣遭受百年不遇洪水,作為人民子弟兵,我們這些軍校學員,義無反顧參加了桂林市的抗洪搶險。
此時已經是大三的上學期,明年就要畢業,也是我唯一沒有擔任見習連骨幹的一個學期,曾經過於嚴格的管理,很少有學員願意和我接近,正處於最孤獨時刻。
接到抗洪命令後,跟隨部隊,在當時的見習連骨幹指揮下,搶救被困群眾,搬運貴重物資,連續幾天奮戰一線,衣服從來沒有幹過,腳下只有片刻休息才離開水。
記得有一次,我所在的班沿街道巡查,水面淹沒到了膝蓋,經過一處小巷時,裡面低窪不知道有多深,有群眾乘船出來,說裡面還有人被困,在其他人還有猶豫時,我已經邁步淌入,與我一起淌入的,還有我當見習連連長時的見習指導員。
在我們兩個帶動下,全班都跟著淌入,班裡人多,一艘船坐不下,再說還要依靠這艘船裝載受困群眾,於是我們都沒乘坐,而是扶著船沿淌入水中。越走水越深,完全進入小巷之後,水已經快要沒到脖子。
本想著解救受困群眾,進入之後,才知道或許不是受困而是不願離去,守住了家裡財產不捨得離開,見到我們進來,他們一個個露出身影向我們呼喊,有的站到陽臺或者房屋平頂,有的開啟窗戶探出半個身子。
完全看不到受困表情,不是呼喊求救,而是叫我們幫他們收攏從家裡飄散出來的東西,或者將門口的擋板幫繫系牢,防止家中物品飄出。
不帶個人目的的呼喊也有,他們在提醒腳下的水中,隱藏著三輪車、腳踏車或者灶具等東西,小心別栽跟頭,別磕到了腳,別傷了手。
其中有一戶人家,要我們進他家中,幫忙將東西搬到樓上,提要求的人太多,全班分散,這一戶由我進入,那是一座剛建好不久的私人住宅,樓梯還沒裝上扶手,從水中交東西撈出,搬上之後,連聲說謝,卻不願離開。
搬完之後,外邊已經在喊叫我的名字,要繼續向前,下樓梯時因此有些著急有些大意,沒判斷隱藏水下的樓梯位置,一不小心,磕在稜角之上,異常鋒利,將迷彩褲都劃破,左腳小腿擦出道道深痕,鑽心疼痛。
抗洪搶險要緊,輕傷不下火線,這點傷勢並沒在意,浸泡水中,流血被稀釋逐漸凝固,忍著痛跟隨戰友繼續前行,自己不說也沒人發現。小巷來回一遍,東西歸置不少,人沒救出一個。
晚上安排在了一間空曠的倉庫休息,晚飯是泡麵,沒有開水只能幹吃,獨自一人找個稍微偏僻處,邊啃著泡麵,邊察看傷口,流血已乾,傷口被水泡得泛白,年輕的生命如此旺盛頑強,不以為意,連藥都沒擦,不久自己就好了。
身先士卒的事例還有許多,比如食堂幫廚,體貼炊事班戰士辛苦,總是特別勤快,有個湖南籍老鄉,被請來以臨時工身份幫忙,年紀約摸有六七十歲,因此對我印象特別好,曾經擺出算命架式,神神秘秘的對我說,以後是當大官的命。
當作美好記憶,與軍校生涯的點點滴滴一起珍藏,努力總會有回報,或許與自己期待的相差甚遠,但是一句看似平淡的關心,何嘗不是一種回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