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四章 打靶(第1/2頁)
章節報錯
“日落西山紅霞飛,戰士打靶把營歸”,是靶場中往返陣地與營房的行軍隊伍中,響起次數最多,唱得最響的歌。或許只有這首歌,才能準確抒寫奔赴戰場的激情豪邁,抒寫訓練歸來的收穫與自信,抒寫驕人戰績帶來的滿滿的榮譽感。
靶場續寫輝煌,那是真正的輝煌,也是我人生中首次輝煌,全旅第一個打下拖靶的正是我們連隊,打下拖靶必有立功,我們這樣的部隊,戰士立功一般優先選擇儀器班,要麼是班長,要麼是我這個崗位,可見我這個崗位多麼重要。
在連隊我這個崗位,近乎受到溺愛,為保護視力,是唯一不用參加晚上站崗的,當然也因此不能到共建單位執勤,連隊還特別配發了魚肝油,按劑量服用,一直管夠,從不短缺。
為了獎賞,也為了拉近上下級關係,連隊準備了許多香菸,我們的兵器上有一個用來放工具的箱子,香菸就放在這個箱子內,箱子只有一把鎖,這把鎖被連長當成一種看重,指定了由我保管。
擊落拖靶那一刻的情景,現在還記得,一架戰鬥機後面拉著長一公里的纜繩,纜繩的最後端拴著一個長三米直徑一米的帆布袋子,這個袋子就是拖靶。
戰鬥機遠處飛來,隨著旅部發現戰鬥命令,每個連隊陣地上,指揮排的戰士拼盡全力搖響手中的防空警報,急促而有穿透力的“嗚嗚”聲,響徹了那一片天地。
兵器飛速轉向“敵機”來襲方向,發現目標捕捉目標轉成戰鬥諸元,這一切都是由我們的兵器完成,因為放大倍率的緣故,“發現目標”的響亮報告聲,一般都是我這個崗位先發出。
班長聽到報告,會立刻舉起手中紅旗向連長致意,並大聲重複,而自從戰鬥命令釋出的那一刻,連長的目光就沒離開過我們,一見到班長的報告,又立刻向營部報告,營部再向旅部報告。
發現目標是最基礎的能力,是訓練水平的綜合反映,是決戰決勝的首要環節,誰不重視,哪個敢掉以輕心,所有的營所有的連陣地相連,緊挨一起,誰都怕慢,而這一切往往取決於我這個崗位,取決於是否目光銳利,取決於是否判斷準確。
遙遠的地平線上,最初出現的是一個黑點,這樣的黑點帶著許多不確定性,有可能是飛鳥,還有可能是緊張之下的眼花,出現判斷失誤,將貽誤戰機,這樣的事情並不少見。
火熱軍營,在這一刻表現得最為充分,所有人的所有激情都在這一刻被點燃,沒有人能例外,誰都會被感染,就連駕駛員等後勤保障人員,也都跑入陣地,為戰友的助威,感受擊落拖靶帶來的巨大榮譽,如同親身參戰。
豐功偉績從來都是黔首創造,一句“發現目標”,來自最底層最普通一兵的判斷,只能相信,出於相信,一句“發現目標”,也讓整個連隊吃下定心丸。
擊落拖靶的過程,沒有誰比我這個崗位看得更清楚,新兵第一年上兵器實戰,很少人能得到這樣的信任,又是全旅第一個擊落目標,場景如昨日,始終是那麼清晰。
判斷是準確的,黑點逐漸明亮,一架戰鬥機出現兵器視野,順著機尾搜尋到拖靶,這時又大聲喊出“目標捕住”,然後班長再次揮舞手中紅旗大聲報告,連長激昂的聲音穿透了整個連隊,“一連捕住目標”,旅部命令逐級下達,“捕住目標可以射擊”。
班長不斷播報我這個崗位測算的距離,連長一個個口令下達,整個陣地一時只能聽到班長的報讀和連長的口令兩種聲音,誰都無比緊張,在緊張等待那一聲巨大的炮響,等待最後命中情況,等待命中之後的沸騰。
終於到了射擊距離,連長一聲“短點射,放!”,炮聲轟鳴,兵器的視野中,稍顯滯後,出現一道道漂亮的炮彈曳光軌跡,向著目標交織而去。
短點射每炮兩發,如果沒有命中,隨後要經過另外的觀察手最短時間內提供資料,作出較正,然後是長點射,每炮六發全部發射,還不命中,射擊結束,再沒有機會。
如果是觀察手較正之後,長點射擊落,對儀器班就是恥辱了,功勞由此可能傾向觀察手,也正因為如此,到第二年再次參加實彈打靶,我曾經放出豪言壯語,非第一個點射擊落,我不會要這個三等功,結果還真如我願。
觀察手沒有校正,連長也沒有下達後面的長點射命令,兵器視野中,我清晰的看到,短點射中的第二發炮彈中,有一顆擊中了拖靶前的纜繩,失去了靶機牽引,拖靶像斷線的風箏,忽然停滯,隨後晃晃悠悠的飄落下來。
激情難掩,卻努力剋制,是我們連隊發射的炮彈擊落的,我判斷得再清楚不過,不忘程式,口中大聲喊出“目標命中”,與此同時各個陣地也紛紛響起同樣的聲音。
沒有命令不能中斷對目標的跟蹤,喊出之後,耳中聽到連長興奮得向上級報告,聽到陣地上已經歡呼雀躍,而我們繼續跟住斷線的拖靶,等待命令。
不久連長“停止射擊”的命令下達,班長跟著複誦之後,我們幾個才抬起頭來,加入歡呼,在兵器上又笑又跳,而此時炮兵陣地早已沸騰,有些戰士激動得抱在起,軍帽漫天飛舞。
連長帶著小心,再次詢問了我們的觀察結果,在得到我們尤其是我的肯定答覆之後,才由衷開懷大笑,讓我拿出鑰匙,開鎖發煙慶功。
事實證明我的判斷準確,營旅都有觀察員,證實了這一切,時間不長,旅長帶隊來到我們連隊陣地,表示了一番慰問,同時帶來了一條香菸,已經相當於認可首次射擊,首次命中屬於我們光榮的一連。
我們的連長是一位相當優秀的基層軍事主官,帶領之下的連隊,獨有特色,第三套軍體拳,一到四練習單雙槓體能要求,軍事比武總有名次,又摘取了首次命中桂冠,更凸顯他的能力,第二年實彈打靶之後,他就得到了提拔重用。
真正的實彈射擊時間只有幾天,前面近一個月的時間,一方面是緊張的靶場適應性訓練,另一方面是更緊張的考核比武,一連取得的名次也是最多的。
但我卻一次桂冠都未能摘取,到靶場後依然敗給了三連的那名第四名老兵,第二年再來時,還是沒發揮好。
其實我發現了比武採取的方法存在弊端,操作有系統誤差和偶然誤差之分,透過訓練,系統誤差可以消除,偶然誤差不能完全消除,只能最大程度減小,這種減小的程度,才是操作水平和技能熟練程度的體現。
我這個崗位遺留下來的考核方法,偏偏忽略了這點,系統誤差未被重視,導致不少戰士養成痼癖動作,考核能取得好成績,實戰中卻因為系統誤差造成偏差,這樣的情況下,很少能做到第一個點射命中,運氣好時,經過較正才有可能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