雞粥和石榴包,原本應該屬於兩道菜。

都可以算是淮揚菜當中的經典菜式。

雞粥是將雞肉砸成肉泥後,過篩獲得非常細膩的肉糜,然後用雞肉糜在清雞湯中煮成類似米粒般的粥出來。

石榴包,則是用蛋白製成麵皮,然後在其中包上內餡製成包子。

這兩樣,每一樣都是非常精緻的菜品,當然也可以當做是主食的。

而蘇泉晟當初,則是把這兩樣結合起來。

在國宴上,他最後用小碗盛上雞肉粥,並且在其中放上一個小巧石榴包。

呈現給客人的時候,會非常的驚豔,宛若是一碗出水芙蓉般漂亮。

因此,這麼一道菜,當初在蘇泉晟主持的國宴上,也是收穫了一片讚譽,更是曾經獲得過國內外的大獎。

馮一帆其實之前也有做過這兩道菜,只是他並沒有把兩道結合起來。

今天他也是遵照岳父的回憶,按照要求和岳父一起做這兩道菜。

翁婿倆也是在後廚裡進行了一番忙碌。

雞粥是先要把雞肉用刀背砸成泥,同時在砸的過程中,需要在砧板和雞肉之間墊上一塊新鮮的豬皮,如此才能夠不讓砧板上的任何異味,在剁雞肉的時候,殘留到雞肉中去,影響到最後成菜的味道。

這也是,這道菜不能夠直接去打碎的原因。

剁雞肉的過程,也是非常考驗廚師的刀工和耐心。

馮一帆在岳父上樓去上菜的時候,已經是提前把雞肉泥給準備出來。

岳父回來了之後,還不能直接去做,而是需要先把石榴包做出來。

這一次的石榴包也和之前馮一帆在家裡做的不同。

當初蘇泉晟為了讓石榴包提升一個檔次,也是將其中更換成了一些高檔的食材。

諸如海參、鹿筋、上好口蘑等等。

可以說是讓石榴包的味道更加提升一個檔次。

當然,這些東西都是提前處理,並且還需要經過一些加工,然後才能夠包進到蛋皮當中去。

馮一帆同樣是全部都提前準備妥當。

然後,蘇錦榮親自進行炒制,要把每一樣都給切成小碎丁。

這個過程是一定要切,切成碎丁而不能夠去剁。

當然為了增加口感,除了高檔食材之外,同樣也是要加入一些豬肉丁,從而有油脂去滋潤各種高階食材。

如此進行炒制的時候,不能夠像是做三丁包內餡那樣以重口調味。

而是隻能以清湯加入炒制,並且只能是以鹽、糖和胡椒粉進行調味的。

如此出來的餡料才能夠保持各種料頭原本的滋味。

炒制完成後,把餡料包進攤好的蛋皮當中。

而包的時候,蘇錦榮也是要控制蛋皮的大小,必須要把餡料包足,同時還要把蛋皮給紮緊。

用小蔥最後紮緊後,再擺放好放入籠屜中去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