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聽到大家的這麼一些話,馮一帆也是陷入了一陣遲疑。

他的理想自然是要把若餐廳和蘇記經營好,要讓全國乃至全球的人,知道國內這麼兩家餐廳,然後以自己的餐廳模式為標準,創立出一個屬於國內菜餚餐廳的標準。

而不是一直去讓外國人來評判國內菜和餐廳優劣。

但是從街坊鄰里的需求出發,大多數人確實不可能天天去吃那些很精緻的菜,大家還是更喜歡接地氣的炒飯、麵條和小餛飩。

這也算是馮一帆需要面臨的一種兩難抉擇。

不過對此,他的心裡還是有著一份想法。

而且他的想法,早在蘇記重新裝修,一樓大堂布置也能夠體現出來。

他在半開放後廚前邊,設立那種可以供人坐下來的位置,便是要保留蘇記曾經接地氣的那一面。

一方面蘇記可以烹飪精品菜餚,另一方面蘇記也會有市井炒飯、麵條和小餛飩。

所以在面對大家的疑惑時,馮一帆還是非常認真進行了回答。

“大家不要著急,這段時間呢,我們確實是人手有些不夠用,大家都比較忙,所以沒有辦法兼顧這邊的炒飯、麵條和小餛飩了。

不過大家可以放心,等蘇記重新開業之後,我們依舊會保留那些,等到開業之後,大家可以在蘇記繼續吃到炒飯、麵條和小餛飩,也可以品嚐到蘇記的那些精品菜餚。

這些都是可供大家自己選擇的,所以請大家稍微耐心等一等。”

聽完了馮一帆的這麼一番話,倒是給大家吃了一劑定心丸。

眾人紛紛表示,為了吃蘇記的那一口炒飯、麵條和小餛飩,還是的值得等一等的。

馮一帆也是微笑感謝大家對蘇記還有自己的支援。

“感謝各位街坊鄰里的支援,蘇記呢,會在國慶節開業,到時候蘇記會是很傳統的中式餐館,歡迎大家的光臨,雖然可能人會比較多,但我們是支援打包的。”

聽到馮一帆的話,眾人也都是紛紛表示排隊不怕。

“馮大廚啊,排隊我們可不怕。”

“就是啊,之前我們到這邊,哪天不是要排隊啊?”

“可不是,到時候我們一定來捧場。”

“那是一定要捧場的,聲勢怎麼說也不能比若餐廳昨天差啊。”

馮一帆微笑說:“其實若餐廳今天才算是正式營業的,不過因為若餐廳地方有限,而且若餐廳走的是精品菜的路線,我們需要保證菜品質量,所以恐怕暫時只能是預訂模式。”

街坊鄰里們聽了紛紛笑起來,表示那還是中餐比較好。

“那還是我們中餐廳好啊,蘇記以前那種,就是熱鬧,人少了他總是缺了那個味道。”

“可不是,以前我就喜歡到蘇記吃,熱熱鬧鬧才有趣。”

“行了,有了馮大廚的話,我們可以安心,以後還是能繼續來蘇記吃炒飯、麵條和小餛飩,倒是不用急於一時。”

“對對,可以等幾天,反正國慶節也快到了。”

當人群逐漸散去,馮一帆他們也終於是來到了若餐廳門外。

進入若餐廳裡,和外面是一種截然不同的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