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飯時,大家品嚐到了馮一帆今天做的菜,還真是讓家裡人都覺得很美味,連如今有些挑剔的馮若若也很喜歡爸爸的《竹蓀釀肉》。

馮一帆這麼一次嘗試,算是達到了所想要的預期效果,也為他指明瞭一條路。

那便是利用蘇造湯獨特味道,搭配上各種河鮮的同時,還可以把一些山珍也給利用上。

如此,算是創造出了一種,獨屬於蘇記的特別菜譜。

吃過了午飯,馮若若立刻嚷嚷起來:“爺爺奶奶、姥爺、爸爸媽媽,今天若若要洗碗呀。”

盧翠玲聽了小孫女的話,頓時有些奇怪:“若若小寶貝,今天為什麼要洗碗呢?”

馮若若快言快語地說:“爸爸說,若若幫媽媽洗碗啦,就給若若錢的。”

馮一帆聽到女兒這麼說,看到母親的臉色不對勁,瞬間意識到女兒這話說得有問題,而且這個花明顯是讓母親很不高興。

果然,盧翠玲板著臉質問兒子:“這是你今天教若若的?有你這樣當爸的嗎?你就這麼教自己女兒?她才多大?你就跟她說,只要她洗碗,你就給她錢?你小時候我和你爸這麼教過你?”

面對母親的質問,馮一帆趕緊進行一番解釋。

“媽,不是若若說的那樣,我是想,讓若若明白,透過勞動獲得報酬的可貴,不是真的就讓她這麼小的孩子滿腦子想著怎麼賺錢,我是想要讓若若明白,想要賺錢,要透過自己付出勞動。”

馮若若不太明白奶奶和爸爸的話,但是小姑娘還是明白奶奶生氣了。

她不知道奶奶為什麼生氣,她只能說:“奶奶,你不要生氣呀,是若若自己要洗碗呀,就像是雯雯姐姐上山去採那些菇菇和菜菜一樣,若若幫媽媽洗碗,也可以像雯雯姐姐那樣自己賺錢,去買自己喜歡的東西呀。”

盧翠玲有些驚訝看向小孫女,認真地想了想,覺得好像這樣也沒有錯。

確實不能讓孩子養成什麼事情都直接伸手要的習慣。

而馮一帆這樣安排女兒洗碗,然後在洗碗之後給女兒錢,從另一個角度來說,確實是提前讓女兒明白,錢是需要透過勞動換取,付出了勞動才能收穫回報,倒也不失為一個教育的方式。

想到這裡,盧翠玲倒也不再去責怪兒子狠心。

不過她還是說:“但是若若還小呢,現在去洗碗肯定不行吧?”

見奶奶已經算是同意,馮若若趕緊說:“可以呀,我可以跟著媽媽一起呀,然後若若保證會小心的,不會把爺爺奶奶家的碗給摔碎。”

盧翠玲聽了笑起來:“奶奶不擔心你把碗摔碎,奶奶是擔心你傷到自己。”

馮若若笑嘻嘻撲進奶奶懷裡,小女孩撒著嬌說:“奶奶,若若肯定會小心呀,而且還有媽媽一起呀,若若不會受傷的。”

盧翠玲最終還是答應了:“好吧,那奶奶跟你們一起去。”

之後蘇若曦把之前城裡帶回來的小圍裙和小護袖都給拿出來,這些是之前在蘇記額度時候,奶奶給若若她們三個小女孩做的,讓她們在往返廚房的時候穿,不會把那些油汙給弄到身上。

今天既然是要洗碗,剛好這套行頭派上了用場。

小姑娘換好了之後,神氣活現地說:“好啦,奶奶、媽媽我們快走呀。”

奶奶和媽媽領著馮若若進入廚房,很快廚房裡傳來了祖孫三代人洗碗的聲音。

奶奶和媽媽還是很認真教馮若若要怎麼洗碗。

“若若看著,首先呢,要把這些碗放進水裡,然後啊,看到這些浮上來的油花了嗎?”

“呀,這個好漂亮。”

馮若若聽到這裡,看著盆裡漂浮在水面上的油花,她覺得很漂亮,伸出小手就想要去撈一撈那些油花。

但是被媽媽給一把拉住:“不要用手,我們要先放進一點點洗潔精,把這些油花給化解掉。”

說著,奶奶向盆裡滴入了一滴洗潔精。

奶奶同時說:“若若記住啊,這個洗潔精呢,是可以洗掉油漬的,但是不能多放哦,這樣放入一滴就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