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來這些年裡,蘇錦榮也不再追求精益求精,保留味道卻不再追求“形、意”。

這倒也符合一個街邊小餐館應有的一種格調了。

可是對老食客而言,還是會懷念,當年蘇記那種“色香味意形”都頂尖的菜餚。

現在,馮一帆的歸來,再次讓老食客們,見到這樣完美的菜品。

這麼一道獨特創新菜品,其實並不是什麼很華美菜品,食材也不是多麼的名貴。但就是這樣一種樸實中,透露出的一種奢華,真的是讓老食客們回味無窮。

終於,在長久沉默過後,劉老太太開口了。

“老蘇,你這個女婿真是不得了,這道菜做得真是一絕啊。

說實話,我這已經是好多年都沒有吃到過,這樣一道把‘色香味意形’都給發揮到極致的菜餚,感覺吃了以後真會一直饞這口了。”

馮一帆聽了劉老太太的話,笑著說:“呵呵呵,劉姨您喜歡就好,想吃了過來,我隨時給您備著。”

話音剛落,另一位老人仔細咂摸了半天嘴說:“嗯,這獅子頭裡,除了豆腐之外,應該還有一種很鮮美的肉吧?應該是一種魚肉?”

聽到老者的話,馮一帆倒是有些驚訝,沒想到對方竟然能夠吃出有魚肉來。

老人看到馮一帆臉上的驚訝,微笑著說:“是不是奇怪?我為什麼能猜到?因為只有魚肉能在去除本味後,和豆腐很好的調和。”

馮一帆點頭對老人說:“嗯,確實是魚肉,我用的是鮰魚,今天買了幾條新鮮的。”

聽到這話,那位老人頓時眼睛一亮:“鮰魚啊?難怪了,這大江四鮮還是名不虛傳的,東坡先生都有詩云‘粉紅石首仍無骨,雪白河豚不藥人’,美哉。”

獲得了大家的一致好評,馮一帆也是非常開心,這是對他新菜品嚐試的一種肯定。

其實這道菜,也是馮一帆前世所創,當時是為了感念自己的妻子。

他清楚記得,妻子蘇若曦是很喜歡吃鮰魚和獅子頭。所以前世馮一帆為妻子創出這道“雙湯鮰魚豆腐獅子頭”,連兩種湯汁都是根據妻子口味喜好調配。

只可惜,前世的時候,他沒有能夠讓妻子嚐到,如今他終於可以親手做給妻子吃了。

馮一帆看向櫃檯裡的妻子,悄悄地走到櫃檯前,低聲對櫃檯裡的妻子說:“別擔心,我買回來的鮰魚還有,等晚上的時候,做給你和女兒吃哈。”

蘇若曦聽到這話先是一愣,然後覺得丈夫說的自己好像個吃貨一樣,有些不開心回應:“我又沒說要吃,你做不做跟我有什麼關係啊?”

看著妻子小傲嬌的樣子,馮一帆忍不住樂了起來,現在真是越看越覺得妻子可愛。

笑了笑,馮一帆說:“那好吧,晚上我只做給若若吃好啦。”

聽到這話,蘇若曦頓時不樂意:“你敢……”

脫口而出後,蘇若曦又覺得不對勁,好像是著了馮一帆的道,立刻別過頭去說:“哼,做不做隨你,我才懶得管你做給誰吃呢。”

看到妻子故作不在意的樣子,馮一帆更是覺得有趣了,也不多說話,轉身回去收拾桌子。

小盅和麵碗被收拾乾淨,老食客們吃得滿意,坐在一起和蘇錦榮一起聊著天。

臨近夏天,外面午後烈日炎炎,但蘇記小餐館中氣氛卻更加火爆,老食客們天南海北聊著,蘇錦榮時不時努力插上幾句,氣氛可真是火熱且和睦。

馮一帆又給大家準備了一點餐後的茶水,算是夏日裡為大家消暑了。

儘管蘇記如今只有老食客來捧場,但馮一帆倚在後廚門邊,看著餐館中和睦場景。時不時再隔空和妻子“眉目傳情”一番,這種小日子愜意而滿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