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小盅裡,一顆白白嫩嫩獅子頭,將金白兩色湯汁涇渭分明地分隔開,還有那一抹青翠點綴,簡直宛若是一副靚麗的畫卷般。

這一刻,所有的老食客都忍不住驚呼起來。

“天吶,這哪裡還是一道菜?簡直是一件藝術品啊。”

“真的太漂亮了!”

“太美了,我,我,我這也不敢吃啊?”

昨天來過一次的張茂生,此時笑著說:“呵呵呵,現在你們知道我昨天的感受了吧?老蘇這女婿已經把做菜給昇華啦。”

另一位留著長鬚的老者點頭認同:“確實啊,這已經不僅僅是一道菜,真如同藝術品了。”

而一位銀髮老太太則說:“廚藝廚藝,這才是真正的廚藝嘛。”

聽到一群老食客的稱讚,馮一帆趕緊笑著說:“叔叔阿姨,你們別這麼誇獎啊,我都不好意思了,這就是我的一道創新菜,請大家幫忙嚐嚐味道。”

一群老食客猶豫一陣,終於還是銀髮的劉老太太說:“行,我們就嚐嚐吧。”

白瓷小勺輕輕舀下去,舀下一小塊獅子頭,同時拌上一些湯汁。

老食客們小心翼翼放入口中。

金湯甜糯,白湯鹹香。

搭配上混合著魚肉泥的豆腐,一口下去那份鮮美瞬間在味蕾上躍動。

這一刻,真的是已經無法用任何詞彙來形容,每一位食客都捨不得放下手中的勺子,只是一勺一勺吃下去。

金湯搭配,白湯搭配,然後金湯和白湯混合。

每一口都有一種完全不同的味覺體會,美味在舌尖上跳躍,像是一幕並不絢麗但令人慾罷不能的傳統戲曲般。

或許沒有那種西方舞臺劇華美,沒有更為激烈的情感迸發。

但委婉憂愁,卻又樸素的戲曲,更能夠體現出一種東方含蓄之美。

小餐館裡異常安靜,沒有人開口說話,唯一的聲音便是勺子與小盅碰撞時發出的脆響。

終於,當獅子頭吃完,食客們不約而同端起小盅,放在嘴邊很仔細用勺子將裡面的湯汁全部扒進嘴裡。

陸續放下手中小盅,食客們都沒有吭聲,坐在那裡還在回味。

這樣一顆獅子頭,確實給大家帶來了大不同體驗,“色香味意形”簡直展現得完美。

在場的這些老食客,可以說都是從小吃蘇記的菜餚。甚至有幾位老人,當年結婚時的婚宴,都是請了蘇記的廚師去掌勺。

蘇記這家小小餐館,之所以讓老食客們如此的青睞,原因可不只是菜品味道。

老食客們喜歡蘇記,是因為蘇記雖然是一家小餐館,但是它所呈現的菜品,“色香味意形”都可以堪稱頂尖。

當年蘇若曦爺爺在世時,不少大酒樓都會派廚師專門來蘇記進行學藝,或是請蘇若曦爺爺去指導。

這其中一個重要原因,便在於蘇若曦的爺爺烹飪出菜品,“色香味意形”都異常出眾。

蘇錦榮接手後,也曾經被邀請過,更是在餐飲協會里擔任過職務。

只是後來的一些年,隨著國外更多餐廳菜品流入。蘇記這些傳統菜餚,逐漸不被年輕人追捧。很自然讓蘇記又迴歸這老街上小餐館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