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章 填海造陸!(第2/2頁)
章節報錯
“太空電梯建在華夏絕對是一個正確的選擇,若是在我們這裡,一百年都建不成!”有人吐槽道。
杜星宇的直播結束了,但直播間並沒有關閉,而是24小時不間斷直播。
這個直播間的存在,能極大的增強人類面對災難的信心。
各國的網友,也把施工現場當成了線上的真人秀節目,有時間就過來“追劇”。
據統計,當天晚上,全世界各地觀看直播的觀眾超過一億人!無論何時,蓬萊島的施工直播現場都熱鬧無比,一直有觀眾在討論。
這個專案,華夏幾乎是舉全國之力在建設。這不僅關係到《殞神星災難防禦計劃》的實施,也關係到接下來人類守護聯盟核心委員會最高議長的國別問題。
杜星宇出鏡島礁建設之後,便去了法國卡拉達舍,這裡有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堆計劃(ITER)的總部。
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堆計劃,是幾個核能源國家一起參與的國際專案。旨在建造一個“人造太陽”,也就是大規模核聚變反應的超導託卡馬克裝置,用來研究核聚變反應。
可控核聚變,是決定太空防禦系統和小行星撞擊器能否建成的關鍵!
沒有可控核聚變的能源,什麼太空艦隊、小行星撞擊器根本就不成立。核電離子推進器的飛船用來運輸部分人和物資還行,若是作為太空打擊的能源來源,遠遠不夠!
所以杜星宇安排完天梯專案,第一時間就趕到這裡,和各國的專家一起研究可控核聚變專案。
可控核聚變的原理並不難,即將反應物的混合氣加熱到等離子態,使得電子能脫離原子核束縛,原子核自由運動,相互間發生碰撞,這個時候,大約需要十萬攝氏度的穩定!
在此之後,需要剋制庫侖力,也就是同樣帶正電荷的原子核之間的斥力,讓原子核加速運動,使得布朗運動達到瘋狂的程度,這時需要加入加熱,預計需要上億攝氏度的溫度!
氘的原子核與氚的原子核高速碰撞,產生新的氦核與中子,釋放出巨大能量,這便是核聚變反應。
之所以人類還沒能掌握可控核聚變能源,最大的難點便是需要找一個可以承載上億度高溫的容器來進行核聚變反應,並且約束高溫反應體。
科學界目前認為,慣性約束和磁場約束是可行的方案,其中磁場約束更是最行之有效的方法。
託卡馬克裝置便是這樣一個磁場約束高溫核聚變反應體的裝置。
在人類守護聯盟成立前,其實各國都在實驗和建造託卡馬克裝置,華夏在這方面也頗有建樹。
而今,為了人類前所未有的大危機,各國終於捨得拿出自己的研究資料,互相交流,短短數月間,可控核聚變技術就有了巨大的進展。
在可控核聚變技術研討會上,ITER的歐洲委員讚許道:“島國的外部裝置研究非常不錯,他們大功率鐳射點火技術讓我們可以不使用點火器,直接用鐳射製造核聚變點火的高溫等離子電流,讓我們基本完成了外部裝置的構造。”
來自華夏科學院等離子物理研究所的研究員晁樂發言道:“我們的東方超環(EAST:全超導託卡馬克核聚變實驗裝置)目前已經跟進了鐳射點火技術,在上一次的點火實驗中,我們獲得了超過5000秒的兩千萬度高引數偏濾器等離子體;以及穩定重複超過2000秒的高約束等離子體放電,已經打破了世界穩態高約束等離子研究的記錄。”
“東方超環現在是穩定核聚變反應控制最的做好的託卡馬克裝置。”俄國核物理專家安德烈耶夫發言道,“以東方超環等各國核聚變實驗裝置為基礎,新建一座熱核聚變反應堆,儘早獲得穩定控制核聚變反應的技術。”
這個提議被一致透過。
杜星宇與會時並沒有發言,他還在高速的學習中。
各種繁雜的資訊透過科技模擬器進入他的大腦,讓他不斷的成長和提高。
杜星宇在腦海中暗道:“科技模擬器,花費一百萬能量點,開啟可控核聚變裝置分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