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9 高錳刀(第2/2頁)
章節報錯
但凡有一點危險,都會讓這些人上。
礦工們一個個地露出滿足的笑容,他們的安全不僅得到保障,而且拿著很高的薪俸。
接下來,每頓飯都是如此!
住的地方也騰出來了,居然比太原府裡掌櫃們住的還要好。
把他們搶過來的人當中,有一個叫曹一手的鐵匠,領著大家還在密縣基地參觀了一圈。
他們瞭解到,這個地方的主人不是一般人,而是當今的太子殿下,和附馬爺宗舒。
這裡所有的人,都是太子殿下的人!
這地方,簡直是神仙一般的地方!
陸有度曾產生過逃跑的想法,一天之後就改變了主意,他要在這裡呆下去,做出點事業讓老爹看看。
到時候,把奶奶、爹、娘、小妹都接過來,讓他們也過上好日子。
看看轉爐,宗舒說道:“煉出液態鋼,但還不夠。密縣的鐵礦,含磷量高,出來的鋼水,純度不夠。下一個轉爐,用白雲石砌爐襯,用石灰造鹼性渣脫除鋼中的磷。”
曹一手和陸有度都理解了,用白雲石砌爐襯,就是為了去掉鐵中的磷。
這與鼓風機的作用是一樣的。
過去,他們只知道鼓風機是為了讓炭充分燃燒,沒想到宗舒是用來去掉炭元素,是提純的。
一到密縣基地,看了宗師給出的圖紙和解釋,一直子顛覆了他們過去的習慣性思維和傳統理解。
僅僅就是打鐵,他們認為已經達到了技術上的巔峰,因為幷州的刀剪技術無人可比,他們有這份驕傲和自信。
“宗師,您所說的錳礦,在潭州找到了。礦石已運到。”林靈素說道。
“太好了!大唐的陌刀,為何失傳?並非技藝的問題,而是礦物的問題。因為,當地錳礦枯竭,最後礦井坍塌。現在有了錳礦,有了鋼水,我們就能製造出比陌刀還要鋒利的錳刀!”
錳鋼在唐朝的時候被稱為萌鋼,是我國民族瑰寶之一,那時的錳鋼可以削金斷石,破甲劈山,遠比現在的錳鋼優異。
那時的錳鋼產在苗族,他們在打鐵的過程中,恰好那個地方就含有錳元素,而後人們就發現了一種礦石。
苗族做出了陌刀,基本就是機緣巧合。
那個時候古代人既沒有測定金屬成分的儀器,也不知道有錳這種元素,只知道用這個地方產的鐵礦練出來的鋼做刀比較好用,完全是一種經驗主義。
在唐中期以後,發生了地震,引發了泥石流,一下子改變了當地的環境,人們再也找不到這種錳礦。
於是,陌刀從此再也打製不出來了,陌刀製作的工藝也就失傳了。
陌刀,對於大家而言,是一種遙遠而又陌生的概念。
就刀具打製而言,宋人的刀甚至還比不上遼人、金人的腰刀。
現在,宗舒要製造出陌刀!
曹一手立馬錶態,一定要用好錳礦,做出比陌刀還要牛批的武器出來!
宗舒知道錳礦從湖南運過來,十分珍貴,不能讓曹一手等人走彎路,否則,就太浪費了。
錳礦的比例掌握不好,製出的刀也成了廢品。
“好鋼用到刀刃上。刀的背一定要用熟鐵,這樣不易碎裂,韌性好。刀口要用鋼,硬度高,鋒利不會輕易卷口。在鋼中加入錳,可以劈金斬玉!”
“但是,如果在鋼中加入2.5—3.5%的錳,那麼所製得的低錳鋼簡直脆得象玻璃一樣,一敲就碎。如果加入百分之十三以上的錳,製成高錳鋼,那麼就變得既堅硬又富有韌性。”
林靈素早就養成了隨身帶著本和鉛筆的習慣,將宗舒所講的要點特別是猛的比例記了下來。
“第一把高錳刀,就按照韓世忠的金背大砍刀的重量和形制來打造吧,算是為他特製的。還有,問一問梁紅玉、牛皋、秦大力等人,他們使用什麼樣的武器。這些錳製作出高錳鋼,優先配給他們。”
高錳刀,好猛的名字!
林靈素提出,就用高錳刀為此刀命名。
宗舒立即同意,高錳刀,高歌猛進,夠勁爆!
“少爺,高猛鋼一出,估計是天下無敵了吧?”曹宗申問道。
“無敵?技術的發展永無止境,誰敢輕易說無敵?還有一種石頭,可以切割高錳鋼!”宗舒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