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廷在連續舉辦三天的大宴之後,一切都恢復了正常。

秩序恢復了正常,但官員們的情緒明顯振奮了很多。

同時,一股暗流開始湧動。

不少官員都把心思集中到了剛剛收回的燕雲十六州。

十六州,大抵會設一個燕雲路,從地盤上看,不會只設一個燕雲府。

那麼,又要提拔很多官員!

在朝廷做京官時間長了,都想外放,做封疆大吏,那才是真正的一方霸主。

找蔡家的人是越來越多,因為吏部尚書就是蔡京的學生。

燕雲地區成了北方邊境,必然要與軍事緊密聯絡到一起。

這方面又涉及到樞密院,而樞密院使就是蔡攸。

果然,徽宗下旨,讓蔡京並吏部、戶部主持收回、重建燕雲等一切事宜。

由戶部參與,主要是讓他們組織從巴蜀、江淮一帶人口稠密地區向燕雲地區調動民力。

燕雲地區設兩府、十六州,兩府為燕京府、大同府,十六州的名字不變。

在紫宸殿,太子趙桓提出,讓种師道、宗澤分別知燕京府、大同府,吳玠知幽州。

陳過庭、李若水等人感到,太子現在真的是進步神速,如此安排非常好。

儘管大家不知道金人為何付出如此大的代價,送出燕雲十六州,但也知道,這一定與“大宋自願軍”有直接關係。

宗澤、种師道、吳玠三人默契度無人可比,可謂是最佳組合。

再加上燕山的屏障和長城的阻擋,今後的大宋,真的可以高枕無憂了。

就連徽宗也覺得,太子的提議相當不錯,很有大局觀。

大臣們紛紛附和太子的提議,太子很是得意。

同時,太子也感到還是宗舒考慮周全,這一安排都是他提出來的。

宗澤、种師道、吳玠等人在大青山,打了一年多,受了那麼多苦,也該給他們一個好的位置。

沒有想到的是,太子如此合理的建議,居然被蔡京給一口否定了。

陛下還沒有發話呢,蔡京就搶先說太子的建議甚為不妥。

“陛下,金人送我們燕雲十六州,讓撤回大宋自願軍,宋金之間自然就不再是敵對關係。太子推薦三人鎮邊,豈不是表明了我大宋對金國的莫大敵意?如此一來,是否會激怒金國,從而將燕雲十六州收回?”

蔡京提出他的理由。

大臣們都沉默了。

因為蔡京說的,很在理。

蔡京不敢得罪。太子的風頭正勁,也不好反對。

徽宗剛才正想同意太子的提議呢,蔡京的一番話,讓他冷靜下來。

大宋自願軍在夾山殺掉了金騎萬餘,與金人結下了深仇大恨。

特別是宗澤、种師道和吳玠,恐怕是除宗舒之外,金人最想抓到的人。

讓金人最痛恨的人鎮守燕雲,這就等於打人的臉。

本來就想不通金人送給大宋燕雲之地呢,讓這三人入主燕雲,很有可能給金人一個理由,一個收回燕雲的理由。

而,如果沒有這幾個人,萬一金人南下,誰來抵擋?

“陛下,當下最重要的事情是,大移民。只要我們在燕雲之地有大量人員,就可以有足夠的兵員。到時發生意外,再抽調太子所說的三人,也不算晚。”

蔡京所講,完全不是針對太子的,也沒有一點貶低工宗澤、种師道和吳玠的意思。

他講的,都是基於大局的考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