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8 轉爐煉出液態鋼(第2/2頁)
章節報錯
講了這麼多,宗舒才切入正題:“今天,我們先編寫《化學基礎》,化學,顧名思義,就是變化之學。”
學員們飛速地記錄,有很多半懂不懂的地方,還有很多根本不懂的地方,問了幾下,宗舒毫不客氣地打斷,讓大家先記下來,編出來。
如果現在大家都懂了,那就不用學習鑽研了。
一天下來,宗舒不停地講,大家不停地記。
宗舒居然講了三門課《化學基礎》、《生物基礎》、《機械原理》。
講完之後,林靈素、蘇易等人的腦子被各種知識給塞得滿滿的,幾乎都快炸了。
宗師,他是如何懂得這些的?
宗師所講的東西,都是前人沒有提過的、古人沒有說過的,全都是他自己的原創!
最後,宗舒要求林靈素,大宋科學院每年評出科技進步一、二、三等獎,設立鉅額獎學金。
透過這種獎勵,加上大宋科學院的高薪,讓大宋人知道,進入了大宋科學院,才真正理解什麼叫做:書中自有黃金屋。
幾天後,宗舒得到訊息,密縣基地新成立的鋼廠,已經煉出了“鋼水”!
一聽到訊息,正在吃飯的宗舒把碗一推,帶上曹宗申和如煙直奔密縣基地。
在密縣基地的尖山峽口,新建的鋼廠,果然煉出了液態鋼。
過去,鐵匠們只知道千錘百煉出好鋼,用淬火、冷鍛等工藝提升。
宗舒探出了石墨礦,用石墨耐高溫的性質,將鐵爐的溫度整整提升了一倍。
老的冶鐵方式和工藝,不僅慢,而且生產的產品不耐磨,無鋼性,主要是鐵中的炭元素沒有消除。
只要去除生鐵中的炭,都可以煉出真正的好鋼來。
宗舒記得一個叫貝塞麥的英國發明家、工程師,發明了轉爐鍊鋼法,用鼓風機向爐中吹進空氣,就可以降低鐵中的炭含量。
貝塞麥在坩堝中熔化生鐵後,透過粘土管將空氣吹入生鐵中。
和—般人的預料相反,生鐵不僅沒有被空氣冷卻,反而由於激烈氧化放出大量的熱,爐內金屬一直保持液態直到煉成鋼水。
之後貝塞麥又在專門砌築的爐子裡做同樣的試驗,也獲得成功,但靜止不動的爐子不便於把煉成的鋼水放出。
貝塞麥最後創造出可以轉動的爐子,空氣從支撐爐體的耳軸經過爐底吹入爐內,形成轉爐鍊鋼法。
貝塞麥之所以成功,首先是他發明的鍊鋼方法使空氣、鐵水和爐渣處於高度彌散的狀態,反應速度極快,表現了力量和藝術的協調,可以不用外加熱源就能使溫度達到加熱鋼水所需的水平。
現在,用空氣作為氧化劑吹入鐵水以煉成鋼的轉爐鍊鋼法已經不存在了。
但貝塞麥法開創了鍊鋼的新紀元,是鍊鋼工藝從手工作坊走向大工業生產的開始。
看到轉爐生產出的液態鋼,宗舒真的激動了!
宗舒沒有想到,這個時代的匠人居然如此優秀,建造轉爐的效率如此之高!
這也歸功於牛皋,從太原府帶回了二百多名優秀的工匠!
有了第一個轉爐,就會有第二個,很快就有第三個,如果他提出的水力機械裝置完成,那麼,大鍊鋼鐵的時代,提前到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