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7 此一時,彼一時(第1/3頁)
章節報錯
七月流火,整個汴梁城如同火爐一般。
有錢的人家都基本用上了宗氏集團負責修建的“涼閣”。
“涼閣”與“暖閣”的原理其實是一樣的,只是位置不同。
因熱氣向上冒、冷氣向下沉的緣故,暖閣與涼閣的管子一個在下,一個在上。
現在,暖閣與涼閣和生意已經擴充套件到了大的府州冶所。
先不說味精、碘伏、青黴素,僅憑著這一項,宗家足以在財富上稱雄大江南北。
因為宗舒施行的是階梯定價政策,普通百姓也都快用上了。
對於這個,宗義、喬管家和老馮都感到不太理解。
宗舒說,暖閣、涼閣一旦鋪開,最賺錢的不是一次收費,而是各種售後。
換管子總得收取瓷管、密封膠等材料費,還有人工服務費。
這些費用才是細水長流、更為長久的。
宗舒和珠珠在屋裡,聽著喬管家的彙報。
這一年多來,宗家沒有發展別的新業務,但已經賺翻了。
現在,已有西夏人與宗家聯絡,想代理宗氏的產品和業務。
大宋與西夏的關係也是時好時壞,摩擦不斷,宗氏不可能到西夏去開鋪子。
透過西夏人代理的方式,就可以把宗氏集團的業務擴張到西夏。
宗舒對喬管家的做法給予充分肯定,沒想到喬管家不僅善於管家,還頗具國際眼光。
這樣一傑,宗氏集團就成了跨國公司。
宗氏集團不僅要賺自己人的錢,盤活市場,搞活經濟,更要賺大宋以外的錢。
一旦經濟流通起來了,形成了區域經濟共同體,嘿嘿,除了軍事,戰爭又多了一種方式!
喬管家說,與西夏人合作的主意,不是他出的,而是他的兒子喬牛兒提出來的。
當時幾個西夏人找到喬牛兒,喬牛兒認為很好,就將他們領過來談。
宗義當即就同意了。
哦,聽到此,宗舒不由得對喬牛兒刮目相看。
再一問情況,原來喬牛兒平時除了幫父親打理事務之外,以前還經常到歸宗書院聽課。
歸宗書院改為大宋科學院之後,也經常去,寫寫算算是沒有問題的。
當時,宗義在杭州死亡的訊息傳來後,宗家一片混亂。
喬管家就派了喬牛兒去夾山找宗澤報告資訊。
從汴梁到夾山,遠天遠地的,路上不僅有各類土匪賊人擋道,到邊境更是危險叢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