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非寫的文章,有這麼差嗎?

太子都說這文章好了,宗舒卻是一點面子不給,直接把文章給撕了!

珠珠蹲下身子,將宗舒撕掉的撿起來,拼到一起,認真閱讀。

纓絡也湊過去看。

“宗舒,這文章,雖比不上駱賓王的《為徐敬業討武曌檄》,但也是極好的。”纓絡奇怪地問道。

“晉卿,”宗舒叫起了吳玠:“你看看,你哥哥的文章,寫的是什麼玩意兒?”

吳玠拿來一看,好大一會兒,皺了皺眉:“文詞華麗,但不知所云。童貫罪在何處,種家軍為何全軍慘死?這些,卻沒任何交待。”

吳玠最關心的就是童貫的罪惡到底在哪裡,整了半天,都是些空話大話。

吳非這只是寫文章,只求對仗,不講對錯!

“各位,這文章連伐遼、種家軍等等都沒有提。你換成蔡京,絕對也不用修改一個字,照樣能用。這樣的文章,還有價值嗎?”

“文章的目的,是講清是非曲直,讓大家都能看懂。否則,你之乎者也,嗚呼哀哉,管個屁用?”

“我建議,本期《大宋時報》來個加刊,就寫一寫本次北伐的經過,就像我的故事一樣,淺白直白!”

“把過程講出來,童貫的醜惡,還你用描述!我們就是把客觀的東西講出來,至於如何評價,讓讀者自己來!”

“當然,我們報紙就是要引導讀者情緒,控制輿論走向,在講述之後可以加一個編者感言,這個感言可以簡短一些。”

宗舒的話,大家都明白了。

是啊,剛才看這個討伐童貫的文章,被吳非的言辭給震住了,把實際內容給忽略了。

“感言分為兩個版本,一個版本是針對廣大官員的,就是吳侍講這種文風。”

“另一個版本,是針對茶肆瓦子、市井鄉民的,要通俗、庸俗、粗俗、惡俗!關鍵是來勁、解氣!”

“比如說,童貫,你個直娘賊!童貫,你個腌臢鬮貨!”

宗舒的話真的是很粗俗,但這樣的效果更好。

看大家若有所悟,宗舒交待,讓吳玠寫北伐的過程,寫得驚險、刺激一些,把童貫的醜惡嘴臉和險惡用心展示得更充分一些。

至於編者感言,那種斯斯文文的版本,就讓吳非完成。

吳玠朝宗舒一抱拳:“宗師,編者感言,在下一併完成。就一句話:童貫,直娘賊,拿命來!”

哈哈哈,宗舒大笑起來,錘了一下吳玠的肩膀:“這個編者感言,真好,真妙!就按這個來!”

趙桓心裡直嘀咕,這期《大宋時報》如果發出去,如此粗鄙的言辭,會不會丟了東宮的臉面?

看吳玠的一臉悲憤,趙桓覺得,宗舒所講是對的。

現在最主要的目標任務是:讓所有人看清童貫的嘴臉,而不是讓人看看東宮人的水平和文才。

一切都要服務和服從於中心目標。

“這樣吧,這一期的文章,都署上我的名字,”宗舒笑道:“我喜歡出風頭,所有的榮譽,都加到我頭上吧。”

這叫什麼出風頭?這分明是擔風險!

這討伐童貫的文章發出去,不知道會得罪多少官員。

童貫提拔起來的官員數不勝數,在朝廷之中的勢力盤根錯節!

討伐童貫,相當於自找麻煩上身。

大家還有更大的一個擔心就是,聲討童貫在一定程度上是在打徽宗的臉。

童貫招募勇士入遼境釋出招降檄文,這是徽宗的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