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4 清道夫(第1/2頁)
章節報錯
時隔兩個月,《大宋時報》又發行了!
新鮮出爐的《大宋時報》帶著原有的油墨香,讓人們聞到了另一個味道:濃濃的硝煙味。
在報紙的報眼處,來了一則預告,說是《三國演義》將繼續,新的故事《神鵰俠侶》不日將與讀者見面。
這一期的主要內容居然是:《伐遼記》。
這是宗舒從大名府遇到金人開始,一直到抓到耶律不才的驚險歷程。
這種戰地日記性質的記錄,既展示了宗舒的膽大心細和三十二人的矢志不移,又還原了戰場的血腥殘酷、種家軍的英勇悲壯,還有童太尉的無恥行徑。
人們,怒了!
京城汴梁的茶樓瓦子、達官貴人的前廳後堂,幾乎都不平靜,悲嘆、憤懣等情緒充斥其中,壺碗碟盤、桌椅板凳被砸壞了不少。
官員在家裡看到了《編輯感言》,跟著大罵:童太尉,非人哉!納命來!
普通百姓也看到了《編輯感言》,跟著大罵:童貫,直娘賊,你去死!
朝堂之上發生的事情,其實早就傳了出來。
宗舒帶人劫了法場、打入宮中、徑直入殿,帶著俘虜耶律不才,和种師道一起,揭穿了童貫的謊言。
事實證明,童貫和趙構才是這次北伐失敗的罪魁禍首。
但大家也就知道一個大概,種家軍到底是如何失敗的,种師道又是如何被俘的,大家都在腦補。
宗舒署名的《伐遼記》把這一切原原本本地告訴了世人。
徽宗居然只是讓童貫自行處理!
在大家看來,童貫不死,就難以平民憤,就難以慰英魂!
徽宗的做法,顯然是在保護童貫!
臺諫官員們坐不住了,幾乎個個提筆,寫起了奏章,內容都是彈劾童貫。
……
紫宸殿,早朝。
由於涉及到北伐遼國的定論、童貫所作所為的定罪,宗舒也特意被通知參加朝會。
太子趙桓的“禁足”期還未到,但由於太子上書提醒,北伐遼國不可大意,遼軍的實力仍然強悍,現在看來是完全正確的。
因此,趙桓的“禁足”自動解除,也站在大殿之中。
童貫向徽宗承認,由於害怕遼人尾隨種家軍進入雄州城,擔心北伐的指揮中樞受到致命打擊,只能是捨車保帥、緊閉城門。
這個理由讓大殿一陣騷動。
捨車保帥,這個車不就是种師道和種家軍麼?
這個帥,不就是你童貫嗎,當然了,還有趙構,但趙構只是掛了個名而已。
蔡京和高俅等人卻聽得出來,童貫這是在向徽宗說:你兒子趙構還在城裡,我是怕遼人進來傷害趙構!
童貫這廝太狡猾了,明明是自己怕死,卻說成是保護康王趙構。
如果康王趙構有什麼不測,或者是被遼人抓住了,這比種家軍覆滅還要嚴重。
徽宗此時居然,對童貫點了點頭!
官員們大多數都看了《大宋時報》,已經被宗舒的《伐遼記》和最後的《編者感言》洗了腦。
聽到童貫如此說,大家都已經是義憤填膺、難以自制。
童貫接著說出了處理意見,鑑於他在北伐過程中對遼人的戰力估計不足,導致種家軍失敗,他願意承擔應當承擔的責任。
蔡京、陳過庭等人也不吭聲,就等著聽童貫如何“自行處理”。
童貫趨前一步,摘下了自己的官帽:“臣請辭現任職務,還請陛下另任賢能。”
梁師成趕快接過童貫的官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