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些清熱解毒的草藥,順便看是否有染病的人。

宋婆子便跟田婆子商議:“我要是叫他們見了,萬一當成瘟疫必定得帶到北邊去。這可怎麼好?”

他說的北邊就是朝廷如今用來安置染了瘟疫的人的地方,那原本是一處軍營,如今現騰出來,給染病的人住。

街上有傳聞說,凡是發現病的人,一律都帶到那裡去。明明沒染瘟疫,最後也染上了。

“不叫他們見著你不就完了。”田婆子膽子大,主意也正:“一會兒人問起,我就說你到河邊洗衣服去了。誰還那麼刨根究底的?況且咱們這裡人口多,不差你這一個半個。”

果然等官府的人來了,也並沒有問起宋婆子。

眾人吵吵嚷嚷,亂的不行,楚腰館裡也沒有人想起她來。

如此又過了兩日。

這天,軟玉替奼兒姨四處檢視,見幾個幫廚正在那裡削糠了的蘿蔔,便問道:“這蘿蔔已然這樣不中吃了,幹嘛還弄它?”

“我的個姑奶奶,你是不知道,這菜馬上就用盡了,可送菜的還不見來。”幫廚的也是一臉苦相:“這上下幾十上百口,總是要吃飯的呀。”

軟玉聽了就說:“不是老宋管送菜嗎?三天一回,今兒早該送到了呀。”

“可是呢,這都快中飯了,也不見個人影。想是路上被盤查,不讓過來了。”廚房的人一邊做活一邊說。

“不該這樣吧,當時城裡禁嚴,也說了隨時買賣不讓經營了。可日常的吃喝還是要供給的,只要不在城外,一兩個人來回走動還是讓的。”軟玉道:“再者說了,咱們和地面上的人都熟,不至於這點兒面子都不給。”

“那你快問問當家的,咱們到底怎麼辦吧?吃了這頓下頓可真沒什麼吃了。”廚房的人說。

“別急,我先叫小三子到前頭去打聽打聽。這麼點事兒犯不上讓奼兒姨操心。”軟玉揮了揮手帕子道:“便是老宋不來,咱們也不至於餓肚子。只不過是自家地裡的菜不要錢,大不了咱們花錢買去。”

軟玉這話倒真不是吹牛,楚腰館算是京城裡最大的花樓。這麼多年,無論是人脈還是根基,都比別的地方要紮實穩固得多。

所以她才說這是件小事,不必勞動奼兒姨。

軟玉從廚房裡出來,點手叫小三子道:“你再帶個人到前面路頭去打探打探,這老宋怎麼還不來?看看到底有什麼事兒,知道了也好放心。”

小三子正愁在家裡拘得慌,聽了軟玉的話,連忙答應道:“放心吧,我這就叫小乙陪著去。”

兩個人搭了伴兒,往西走去。以往老宋來的時候都是沿著這個路走的,他們逆著尋過去,說不定在半路就碰見了。

他們也不過才走了一條街,迎面就遇到了地方上的官差。平時都是見的,於是便站住了打招呼。

那官差問他們兩個:“這時候不讓亂走,你們兩個到哪兒去?”

“我們的菜快吃完了,按理說老宋今天該送來,可不見他人影,就想問問。”小三子笑嘻嘻的說,他們是伺候人的,見誰都是笑臉。

“我打那邊兒過來並沒見著他,可聽人說城西如今鬧得厲害,他別是染上瘟疫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