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七 技術員(第2/2頁)
章節報錯
言歸正傳,戴嶽首先發言說明召集大家開會的意思,要想辦法避免同樣的錯誤再次發生。
劉德榮率先發言到:“這次事故發生在一組,是我管理不力,我自請扣罰合作社的工資五百。”
自從上次被劉同心教育之後,劉德榮有了很大轉變,戴嶽擺擺手:“劉組長,咱們開會是研究避免再次出現質量事故,不是追究誰的責任。”
劉登紅說到:“要想避免再出質量事故,首要的就是增加技術員,說句老實話,一百五十臺CNC我一個人真看不過來。就算一臺CNC只停留五分鐘,一百五十臺得花七百五十分鐘,十二個半小時,咱們生產都沒這麼長時間。真的,真不是我懶,是的的確確看不過來。”
戴嶽點點頭:“我理解你的意思,這段時間辛苦你了。只怪當初咱們把事情想簡單了一些,導致現在合作社沒有資金運轉,要是資金充足的話,技術員咱們一定備齊。”
會計鄢又才接話到:“按照咱們現在賣廢線頭廢錫廢紙箱,以及線軸的收入看,每個月除了發咱們的工資,還能有個四五千塊的結餘。”
劉德榮說到:“上次同心叔不是捐了點錢出來嗎,先墊上培養幾個技術員再說。”
戴嶽淡淡到:“那是老英雄的棺材本,我一直想找機會還給他呢,這可不能動用。”
劉德榮認真到:“戴主任,這個你是還不出去的,別到時候又討了一肚子氣,同心叔的脾氣你是領教過的。”
戴嶽想了想:“就算還不出去也不能動,再說一個健康的合作社不能靠著捐款運轉。”
一旁的付立春開口到:“咱們還是言歸正傳,儘量想辦法解決質量問題。”
何元武攤攤手:“咱們只能管村民,技術方面都是一竅不通的,還得靠幾個技術員獻言獻策。”
戴嶽說到:“這樣不行,技術你們也得學一點,公司派的技術員都是要回去的,到時候他們走了怎麼辦?”
劉德榮苦笑一聲:“戴主任,不是咱不學啊,一天收貨、備料都忙不過來,是真沒時間啊。”
五組技術員餘平安說點點頭:“對,咱們廠裡管人和管技術都是分開的,戴主任還是要儘快培養技術員起來。剛才劉工說前面看不過來,那就先把前面增加幾名技術員。”
戴嶽在心裡算了算:“按照平均工資來看,技術員工資至少要超過四千吧,不然肯定沒人肯幹的。”
會計鄢又才說到:“咱們的錢只夠發一個技術員的工資。”
“一個肯定不行,”劉登紅搖搖頭:“至少要一個繞制粗線,一個繞細線的,還得是動作非常熟練的,只有自己技術熟練了才能檢驗和指導別人。”
戴嶽苦笑一聲:“我看過生產日報表,技術非常熟練的工資都在五千多,這樣咱們一個也請不了。”
劉德榮說到:“技術員至少不用幹活嘛,工資低一點但人輕鬆,說起來也還是幹部,應該有人願意幹的。”
付立春笑了笑:“老劉,你在村裡活了這麼多年,沒發現咱村裡人的特質嗎,力氣花了睡一覺就能恢復,不怕做事,就怕沒錢,一下子少一千多的工資,鬼才願意幹。”
鄢又才又插了句:“你們沒抓住重點,劉登紅的意思是得兩個技術員,咱們的錢只夠一個人。哦,五千多的話,一個也不夠。”
難啊,難啊,戴嶽咂咂嘴,一分錢難倒英雄漢,更何況是每月上萬的支出。
咂了半天,戴嶽說到:“你們說咱們找兼職的技術員行不行?”
付立春笑問到:“技術員還有兼職的?”
戴嶽比劃到:“你們看啊,是這樣,咱們找兩個技術員,上午他們還是做事,下午開始對其他人進行教導和產品的抽檢,每人每月兩千塊,這樣會不會有人做?”
劉德榮算了算:“這是個好主意,下午不用做實事,晚上休息好,這樣上午效率更高,晚上回家還可以做,算起來一個月工資不會少。”
與會眾人合計了一下,確實是個好方法。戴嶽問到:“登紅,你有沒有好的人選推薦?”
劉登紅說到:“細線最快的李丹,粗線最快的劉德權,都是比較好的人選,就不知道他們願不願意幹。”
劉德榮大手一揮:“這個交給我,保證他們明天上崗。”
付立春稍稍有些擔憂:“戴主任,劉德權先前因為擺酒席的事情和你鬧過矛盾,而且後來也一直和你作對...”
“沒事,”戴嶽笑到:“那只是意氣之爭,不涉及原則問題,再說劉德權確實有技術,那就讓他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