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曾經逍遙自在,四海為家,無拘無束的閒散道人來說,無疑是極難忍受的。

解封封神正神一事,闡截二教弟子皆想,但不敢言。

無論是闡教,還是截教,都不敢言。封神事宜是三教聖人所定,天意所成,他們敢言便是逆天,便是逆祖,哪怕這榜定下的那一刻起便不是公平的。

三教弟子不敢,亦不能。

可若太上老君親自開口,那便不同。太上老君的意一定程度上代表著道門大老爺的主意,道門大老爺是所有道門弟子的祖,他更是天道聖人!

擁有天地權柄的聖人言,具有法天言地威能。

太上開口雖被拒,卻也讓眾道門二代三代弟子看到了同門迴歸的希望。

闡截二教恩恩怨怨,生生死死的結果便是真靈封神。若是這個結果沒了,重新回到初始,那麼闡截二教的恩怨自然沒有太大必要存在了。

西牛賀洲,唐僧一行遇到了紅孩兒,他的三昧真火焚天燃海,乃太上老君爐中火所化,威能無邊,即便是孫悟空亦不能敵。

孫悟空請了南海觀世音,觀世音沒有立即動身,從崑崙山趕來的白鶴童子恭敬的立在蓮花池前。

她在佛與道門間取捨。

白鶴童子自金蟬子出世後,便被放出北海海眼,重獲自由,但是他卻不能展翅飛翔天際了,因為北海的寒風凍入骨髓,他已被凍的忘記飛行本能,雙翅沉重沾染了北海寒重元水,難以展翅。

觀世音眼中動容,伸手拿出楊柳枝,捏指沾春水,滴染白鶴童子眉心一點,生機復顯,一點春水萬物生。

白鶴童子叩首拜謝,叫了聲師叔。

觀音心中一顫,道門弟子,她已不再是道了,可萬萬年恩情如山重,罷了,終究不過只是一個童子,一個妖魔,佛門萬千佛子,少了一老一少又如何?

白鶴童子離開南海,回崑崙,回去時是展翅高飛飛向巍峨崑崙祖脈的。

觀音前往火雲洞,琉璃淨瓶滅真火,敗了紅孩兒,卻並沒有收他做那個善財童子,而是送到了積雷山。

積雷山,牛魔王沉默,看著觀音身旁的紅孩兒,他終是道了聲多謝。

觀音頷首,獨自一人離去。

牛魔王站在積雷山的雷雲下,身影在這高峰雷霆下顯得渺小卻又偉岸。因山高天闊而渺,因雷伴風隨而偉。

他是通天聖人坐騎,年歲古老,三教弟子亦算是他半個晚輩。當他說出多謝二字時,便已受了闡教好意。

一旁的紅孩兒不解的問道:“父王,那觀音為何抓了我又放了我呢?”

牛魔王伸出寬厚的手掌摸著他的頭,笑了笑,道:“父王也不知道,不過你放心,啥時候你都有個父王在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