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象國國王又被黃袍怪迷惑,唐僧被其用妖術化作獅子精,困居皇宮。

孫悟空離去,八戒未歸,沙僧被擒,只餘龍馬豔羅一人。她便迴歸人身,入皇宮與黃袍怪嬉鬧飲酒,欲偷襲之,反被其傷。

八戒歸來後,只能再去請孫悟空來解救唐僧。八戒趕往花果山,將自己中了白骨精法術一事說出,幾次三番訴苦終於將孫悟空請回。

孫悟空與黃袍怪戰,被發現跟腳,上天庭向二十八星宿請助,二十八星宿缺了一位,奎木狼星宿下凡被發現,天庭將其擒拿而回,唐僧得救,師徒一行繼續前行。

有燃燈古佛神通加持,唐僧四人,一日可穿山河百萬裡,距離靈山愈近。

後唐僧師徒遭遇太上老君身邊二童所化的金角銀角兩個妖王,孫悟空計謀多出,終於收服二妖,被太上老君帶回。

下一劫難,本該是烏雞國真假國王,然而文殊菩薩沒有青獅坐騎,萬仙陣中虯首仙未入,沒有被閹割的青獅,亦沒有被奴役的截教弟子。

這是闡教二教之間與本該結局的不同處,亦是闡教二教最終緩和的因素。若闡教門人真的奴役截教弟子,那麼便是辱道侮教。

道為仙人一生所尋物,道大於一切。倘若連道都被欺侮奴役,即便活著亦是死了。

紫府洞中,人教諸仙走出,玄都大法師仍舊閉坐洞中,未出半步,可已攪動了道門風雲。人教諸派為中開始調和闡截二教門下諸多宗派,道門典籍史載亦隨之更新。

道門從低微弟子起,開始塑造道門一家的理念。

玄都和老子很像,以小聚眾,成小勢,小勢匯聚成大勢。如滴水成流,聚流為河,歸河成海。這種自下而上的道統之法避免了兩教二代弟子剛一接觸緩和時的尷尬,徐徐圖之,上善若水,利而不爭。

當然,闡截二教恩怨縱使隔了十數萬年仍舊深深存根在眾二代弟子心中,絕非易事。

故而,太上老君上請玉帝,量劫後可使真靈解脫,以天書封神榜神力重塑真靈肉身。

自然,被玉帝推辭了。

事關天庭根基穩妥,更事關三界安定,他不可能答應,哪怕是聖人親至!因為封神榜定諸天正神,乃是道祖法旨,他站的是道祖心意,即便聖人勸阻亦不會動搖。

雖然太上之請沒有被天帝應允,可讓截教眾弟子看到了希望,看到諸位同門重歸仙山的希望。

神道一途受制於封神榜,更是永生都沒有再進一步的可能,在漫長歲月裡只有無盡的神職去做。哪怕享受眾生香火,亦不過是增添法力。

截教諸多被封神者,自他們接受封神榜敕封那一刻起,神格已定,業位已成,即便香火再旺盛,也不可能再超越神格所能承受的境界。

若想脫離封神榜,只有聖人偉力又或者天庭至尊玉皇大帝親敕,釋放封神榜中諸神真靈本源,或重鑄肉身或輪迴轉世重修一世。

封神榜是敕封神職的無數法寶,亦是掌控至寶,同上古妖庭的招妖幡一般模樣,跨越兩個時代,天庭易主,可有些東西終究會保留下來,如帝王的御眾臣下之術。

招妖幡可控天下萬妖生死。

封神榜可掌諸天正神生死。

凡真靈封神者,生死不過在天帝一念之間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