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章、唐氏的謀劃(第2/2頁)
章節報錯
“此亦天意,張先生能冒險,本府豈懼?”真要是穿越執行任務過程中出了岔子,你也是要冒風險的——比方說就永久滯留某座小島上啦——所以我們也冒點兒風險,這很正常。你以為古代藏寶是那麼好得的嗎?怎可能一帆風順,無驚無險?
“若張先生不能與麗語再見,但請暗使旁人傳遞訊息,非山窮水盡,不必使西黎和流雲宗知曉。”你要是在任務中掛了,那沒辦法;要是萬一掛的是唐麗語,或者你們拆隊了,那麼可以嘗試透過新的隊友來傳遞訊息。但是切記,除非沒有第二條道路可走,否則不要告訴黎彥超和風赫然。讓別人傳遞訊息,我們最多付出一份兒辛苦費罷了,要是讓那倆貨知道,西黎侯府或者流雲宗肯定會援引此次先例,要求均分財寶的呀。
張祿微微撇嘴,心說那倆貨都是人精,怎麼可能瞞得過他們。不過唐時章說得也對,只要不明說,不求相助,西黎侯府和流雲宗就沒有理由硬插一槓,要求分贓。
思索良久,張祿必須承認他確實被唐時章給說動了……或者更準確點兒來說,此事非自己不能辦,要是就此退縮,必會留下終生遺憾。他自己對於堂陽季的財寶,那也是充滿了好奇心啊,所以一知道唐府要自己幫忙去尋找,本就有所動心,只是有些問題得先提出來,有些條件也必須敲定——
“我若前往,貴府如何待我?”其實潛臺詞是:我要冒險去跑這一趟,就算一切順利,也必須遠離人群,在孤島上枯居不少時日,那麼……我有什麼好處呢?
唐時章笑著給張祿斟滿酒杯:“聽麗語說,張先生已是無我境初階,那麼入我唐府,自然給客卿之職,一應秩祿都不會少……”各侯府、王府,吸納外姓之人,大多給予客卿或者供奉的職稱,其中客卿的地位比較尊貴,自由度也高,就算沒有具體職司,日常供養也是相當豐厚的。
“……‘青景符’藏寶,全是錢物,我料‘赤明符’所藏,必是武功秘笈、神兵利器,或者天材地寶。若為秘笈,張先生自可提前閱覽,也可隨便抄錄,但請不要輕易外傳;若為兵器或材料,張先生可任取三樣。倘若還是錢財,可得半成。如何?”
修道講究“財侶法地”,缺一不可。財不用說了,侶就是修行的同伴,只有互相切磋才能不斷進步,光閉門造車是不夠的,法指功法,地指場所和環境。其實對於張祿來說,錢財真的不重要,只要入了唐府為客卿,日常供養就足夠他修行啦,就算有所欠缺,若能尋得“赤明符”中寶藏,還怕唐府不會額外賞賜嗎?就這份“青景符”中寶藏,即便半成之數,都夠無人境初階的高手數年修行所需了。
天垣世界上大小宗派掌握著廣袤的田地和無窮的資源,更別提跟官家合而為一的各侯府了,只要能夠入門,一般情況下財侶地都不會少。但是“法”就比較難說了,很多秘法是非同姓不傳的,即便可以傳給異姓的功法,那也必然分出三六九等來,不可能跟九年義務教育似的,到歲數了就給學習機會——所謂“法不輕傳”是也。神兵利器、天材地寶同然。所以那可以隨便瀏覽功法,任取三樣兵器或者材料,這些條件倒確實能夠打動張祿……
唐府也清楚,只有給足了好處,才能讓張祿盡心竭力地尋找寶藏,而不會陽奉陰違,或者敷衍了事。
當張祿告別唐時章,從船艙裡走出來的時候,首先就看見唐麗語坐在走廊上,單手支頤,貌似在思考著什麼問題。聽到腳步聲,那巨人女略略轉過頭來,一挑眉毛,問他:“如何?”
張祿點點頭:“是筆好買賣。”
唐麗語微微一笑:“若是對張兄無益,小妹也必不肯代為引見的。”
“既然如此,”張祿問道,“咱們必須加快速度,折返大陸——不知道航行回去,需要多少時間?”倘若能夠趕在下一趟穿越玄奇界前找到寶藏,那麼自己老死孤島的可能性就會大大降低。
“應該用不了一個月。”
航船在浩瀚汪洋上尋找張祿,前後花費了半年多的時光,但那是因為大海撈針,必須依靠張祿傳送回來的簡陋的星圖反覆調整方向,再加上天垣世界的天文水平並不算高,雖說四家宗門聚集了不少透過星辰來判斷方位的人才,也不可能精確判斷,一蹴而就。但是既然找到了孤島,再回去那就簡單多啦。
張祿沉吟道:“搬運財寶,起碼還需要三五天的時間,等抵達大陸,快馬趕往東黎或者唐郡,又需要將近一個月……恐怕時間不是很夠啊。”
唐麗語搖搖頭:“一切都已準備妥當,張兄無須擔憂……”
張祿的擔心同樣也是唐府的擔心,根據唐麗語所透露的資訊——當然是透過非常婉轉的手段,而不會直承相關玄奇界之事——可知她下一次任務很大可能還跟張祿組隊(因為此前的任務既沒有失敗,隊友之間的境界差距也並無拉大),若能趕在之前讓張祿穿越尋寶,成功的機率就會提高,倘若拖延久了,那就不好說啦。
所以連張祿都沒有想到,唐府的行動效率竟然會有那麼高,他們才剛返回大陸,還在碼頭之上,別家領地,便有唐府高手跑來跟唐時章接頭,在得到確認後,當場就取出了“赤明符”。
其實就理論上來說,這時候唐侯還並沒有跟東黎正式打招呼,轉會的手續也還沒有辦,然而——咱們可以先上車再補票嘛,以唐和東黎兩家的交情,還怕對方不肯應允嗎?(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