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堂陽季所藏財寶的四枚符契之中,“赤明符”比“青景符”更早現世,首先被一個小商人偶爾得到,打算秘密進獻給西黎侯,誰想途中卻遭嘲風偷襲,最終在張祿的協助下,落到了東黎侯府。可是東黎實力有限,東黎侯黎世宗和家宰城父嘉又缺乏進取心,深恐“懷璧其罪”,不敢收留,乾脆就轉送給了盟友唐侯。

唐侯是舒州第二大勢力,比起執掌州政的西黎只差一線,而且背後還有姻親桓府做靠山,西黎若然相逼,這官司可以直接打到御前去的,並且在政元天子的偏袒下,那是必勝無疑的。所以他們才敢於接受並且牢牢捏著“赤明符”,而不怕別家的覬覦。

真有膽從唐侯嘴裡搶食的,大概也就只有政元朝廷了吧。可是雖說財富動人心,但堂堂朝廷去勒索一家侯府,這種行為太過猥瑣,實在有損威望。再說唐、桓兩家結成的姻戚關係,其間紐帶並非普通侯女,而是無人境的大高手唐瑩,唐瑩乃是政元天子的親祖母,她會允許孫兒為了一筆財寶,輕易跟自己孃家撕破臉嗎?

況且,若真是富可敵國的財產也就罷了,七百年前一個海盜頭子的私藏,還真未必被朝廷瞧在眼裡。各王、各侯蝸角相爭,高飛的鴻鵠若是也去插一腳,那就太搞笑啦。

只是唐侯雖然得到了“赤明符”,但會聚府中各路高人研究,卻始終不得其門而入,一開始的興奮逐漸淡去,反倒覺得這是個燙手山芋,實在留也不是,拋也不捨。正打算乾脆進獻給朝廷算了,誰料想唐麗語卻突然帶回來了有關“青景符”藏寶的訊息。

四道符契,分指四處藏寶,開啟手法相同的可能性非常之大,所以既然“青景符”可用,那麼“赤明符”當然也就可用了。正是因為這個原因,唐侯才起意召張祿入門,希望他能夠幫忙再找到“赤明符”的藏寶。

東黎和唐府關係很好,雖無正式盟約,卻從來同進共退——當然目標是直指西黎——唐侯想問東黎要一個內門弟子,哪怕這內門弟子已經升上了無我境,終究還沒有分派職司,所以理論上應該是很容易的事情。雖說東黎也肯定能夠猜到唐侯索要張祿的緣由,但既然你都把“赤明符”送給我了,那我再問你要把鑰匙,沒道理不肯給吧。

只是,既然怎麼開鎖已經大致明白了,那麼就獨有張祿才能做鑰匙嗎?倘若“赤明符”和“青景符”一樣,都只要凝聚真氣,強力打擊就能開啟通向寶藏的虛空穿越通道,誰來運用都可以啊,何必非要張祿呢?又何必如此殷勤懇切地誠邀張祿加盟呢?

張祿提出了自己的疑問,唐時章淡淡一笑:“府中善卜者佔算,以張先生為尋寶的不二人選也。”

這根本就是扯淡的話。不說天垣世界並不流行占卜之術,精通此道之人不但寥寥無幾,而且本事也並沒多高——因為此世以武道稱雄,對於這種意識流的法術研究水平很低,要放在口袋地球世界,大概還比不上郄儉郄元節。在怎麼開啟寶藏的問題上,找人占卜就已經很不可思議了,占卜結果是非張祿不可,而唐侯還真信了,那真是傻瓜都能一眼瞧破的謊言。

張祿眼珠略略一轉,便已經想明白了其中的因由——嗯,你不肯明說也沒關係。

之所以非張祿不可,原因有四:

其一,即便如同啟動“青景符”一般啟動了“赤明符”,也只能單人傳送而已,身處海外孤島,就很難向大陸傳遞訊息。只有張祿近段時間內有規律地會前往玄奇界接受天或者魔交付的任務,偏偏又跟唐麗語同組,才能夠及時反饋寶藏方位,便於唐府派船出海搬運。

其二,同組四人,除張祿外,黎彥超和風赫然都是別府別宗的核心弟子,想挖他們的角是根本不可能的;而唐麗語固然同樣可以執行尋寶任務,她終究是唐家嫡傳、唐侯愛孫,真不放心拋擲在汪洋之上。這麼大規模的行動,很多環節都要撞大運,最終沒能在海上找到寶藏,探寶人老死荒島,那也是保不齊的事情啊。張祿說扔也就扔了,扔唐麗語?誰能下得了這個決斷?

就算唐侯忍心,就不怕老祖宗唐瑩來找他麻煩?

其三,蒼茫海上,遍佈島嶼,全靠張祿繪製星圖,透過唐麗語傳遞回去,才能使得聯合船隊花了大半年的時間終於找到藏寶。觀星望氣之能,並非是個人就會的,而且此種才能還關乎天生秉賦,培養起來也並不容易。張祿老馬識途,派他執行這一任務最為合適。

其四,具體要用多大力氣轟擊符契才能開啟通道,當世只有張祿和嘲風二人明白。誰知道是不是用力不足便無效果,用力過猛就會破壞了符契呢?雖說開啟“青景符”所需力量未必與開啟“赤明符”所需力量相同,終究保險係數更大一些不是嗎?

正是基於以上幾個理由,唐侯才最終決定:此事非張祿不可辦也。你們給我把他召入門中吧——麗語你跟他比較熟,也多勸勸他。

當下張祿籌思少頃,提出了自己的擔憂,那就是開啟兩道符契所需的力量未必相同——“若我不慎破壞了‘赤明符’,卻無法得到藏寶,貴府將如何待我?”

唐時章微微點頭:“倘若真的如此,那是天意使我唐府不能得寶,必無所怨。”話剛說完,猛然醒悟到對面是個聰明人,光說些虛的必然無效,乾脆坦白:“麗語應當跟張先生透露過,我唐府並無可以傳授張先生劍法的客卿、供奉,張先生不可能在我唐府久留。若張先生不肯入我唐府,則必不敢使張先生行此大事也……”你進了唐府,那就得為唐府考慮,就理論上而言,肯定不會故意破壞符契,可若是不肯入門——比方說只算從東黎借調——那就不好說了,我們誰都不敢冒這個險。

“若張先生入我唐府,即便事終不成,不過屈尊數年而已……”你以為我們會怎麼懲罰你?當場格殺你為“赤明符”抵命?那必然是不可能的。尋寶之事,對外諱莫如深,沒有合適理由誅殺一名新來客卿,唐府還要不要臉啦?那麼頂多也就從此不給你好臉色看,給你穿幾雙小鞋而已,最多五年你就可以閃人,又不會一輩子窩在我唐府,有什麼大不了的?

張祿緊鎖雙眉,又問:“倘若……我與唐小姐無法再見面,資訊難以傳遞,那又如何?”有些話不能明說,但相信唐時章可以領會自己的意思:要是在下次執行穿越任務的時候出了岔子,比方說我或者唐麗語掛了,比方說任務失敗,導致相當長一段時間甚至永久不能重開,我傳不回星圖去,那又該怎麼辦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