霸王項羽《垓下之困》/何永旗(第2/4頁)
章節報錯
但是,項羽除了他叔父項梁的話以外,誰的話也聽不進去。項梁在時,他給項羽出主意,項羽多少還會聽,叔侄關係在那擺著呢!再一個,項梁相當於、是項羽的大半個父親了!項羽即使帶了兵,他對項梁,還是非常敬重的。
可惜,項梁被抓走後殺了!其實項梁的死,跟項羽也有關係。項羽出爾反爾,把對方惹毛了,結果對方藉機,攻下了項梁鎮守的城寨,還抓了項梁。
本來項梁還,死不了……
項梁,死後;也沒人,能管得住項羽了。項羽有謀士,范增效力,但是范增提出的建議,項羽老是擱置。這把范增也氣壞了!范增這位謀士,論“智謀”確實很厲害。范增的智謀,與蕭何差距不大;相比之下,蕭何要比范增智謀高一點。但是我覺得,兩者不相上下。
蕭何作為劉邦的謀士,關鍵是劉邦唯命是從。劉邦全聽蕭何的,在劉邦的軍中,蕭何就是二把手。注意!蕭何這二個把手,其實跟一把手是一樣的。
劉邦不懂帶兵,他更不會佈陣,軍事和外交上,全由蕭何拿注意!所以,蕭何的計謀可以100%執行。
但是反過來,再看范增?他的計謀,被項羽採納的機率67%;在很多重要決策上,項羽是不聽范增建議的(擱置)。
項羽的不聽,不是完全不聽;這是指項羽,老是擱置范增的建議。尤其在大事上,范增的建議提上來了,但是要壓很長時間,項羽也不執行。
項羽老是錯過“時”,本來建議已經上來了,按部就班就行了。可是,項羽把計謀給擱置了。最後范增的結局,也很不好;他最後告老還鄉,死在了路上。
沒辦法!後期范增覺得項羽不行了,他就告老還鄉,最終范增在回家的路上,染病而死……
霸王項羽的稱號,是怎麼來的呢?答案是別人給的,項羽也接受了這個稱號。
項羽的隊伍,還是以項氏命名——“項家軍”。
這裡也有個問題,為何項羽的隊伍,會壯大呢?項羽起家時,只有八千子弟;就這樣,他的隊伍壯大了。
關鍵,還是項羽的軍事才幹好!第一仗,打的很漂亮。背水一戰,項羽打出了名堂,也打出了威望!他以雜牌軍,打贏了秦十萬精銳。這給項羽贏得了聲望!
後來,很多小隊伍,就主動投奔項羽的麾下。他的隊伍,就是這麼一步一步壯大起來的。項羽在軍事上,確實很強悍!但這個“強悍”,只是個人層面的。他的隊伍,核心成員只有八千西楚子弟,這是項羽的老本。
他這人還是比較重義,個人魅力突出。其實,項梁與項羽是一個互補。
項羽的“勇”,和項梁的“智”;剛好是一個互補!可惜項梁後來死了,項羽只剩下了“勇”。他這個“勇”,還是個人的勇,沒辦法!項羽最好的處境,就是做好一個“王”,這跟他的性格有關。
垓下之戰,是劉邦與項羽的最後一場決戰。劉邦任韓信為大將,在垓下這個地方,把項羽困住了。
這是項羽的絕境了,項羽回憶起了從楚地,出發時的場景!他也想起了,跟隨自己多年的同鄉……
他很感激西楚八千子弟的跟隨,可是現在呢?項羽麾下,不足百人。這些將領,還都是同項羽一起從“楚國”出來的。想起這些,項羽覺得對不起跟西楚子弟。他心中一陣酸楚……
哎看著自己的部下,起家時,是他帶領大家出來的,如今……八千子弟,不足百人。項羽心中是什麼滋味呢!
所以,項羽心中挺難的!他的性格是重情重義,義在先。可是自己心愛的女人,虞姬呢?他也非常捨不得……
項羽垓下被困,使他內心很悲痛!在兄弟與愛人之間,他需要選擇。你選兄弟,還是虞姬??
注意!這是項羽內心的一個掙扎,部下並沒提這個要求!但是現實,確實卻面臨這個問題。
西楚八千子弟,跟隨自己出生入死,他們還是同鄉,此時鄉情、兄弟情和愛情,都衝擊著項羽的內心。
記住,沒有西楚的八千子弟,就沒有霸王項羽。這挺難的,怎麼辦??
在兄弟情,與虞姬之間,項羽怎麼選?不管選哪個,都是在割他心裡的肉。
劉邦,項羽是不放在眼裡的,如今的頹勢,項羽還能最後一搏!就是虞姬,項羽不知該怎麼辦……
要知道,明天會是一場惡戰!項羽是突圍,他要從包圍圈中,硬往外衝!層層疊疊的敵軍,這真是九死一生。虞姬…怎麼辦?她一個女人家,項羽非常愛她,怎麼辦?
在垓下的荒野上,夜是那麼的寒冷,圍坐在篝火下,項羽喝著酒。虞姬!為項王起舞……
項羽注視著愛妃虞姬,又想起來明日的戰鬥,他的心裡,什麼感受。其實虞姬,從項羽的臉上,已經看出來了。她知道,項羽在為自己的歸宿,為難……